这枚鎏金大顺通宝钱,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所铸,它见证了明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揭竿而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的历史故事。
该钱币,方孔圆钱,直径4.2厘米,币厚0.2厘米,为铜质品。钱面文字“大顺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至右而左直读,钱背穿下“工”。字体浑朴,笔画挺拔,边廓精整,品相佳美。钱面钱背均鎏金光。此钱体厚大,优于明钱,制作精细。该币两面的包浆自然,质地坚硬,为生坑出土古钱币,来源于广西柳州。
大顺通宝分小平、折二、多为素背者,亦有背工、户字钱,还有一种背穿上下川户二字者,传世仅见数枚。“工”“户”字应为工部、户部分铸。
1644年,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率部攻克成都,旋即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646年清军入关并攻入四川,张献忠在指挥抗敌战斗中中箭身亡,短命的大西农民政权也随之土崩瓦解,历时两年的大顺政权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大顺通宝在历史长河中也成了昙花一现的短命钱。
大西政权建立后,即颁行《通天历》,设钱局于大顺年间(公元1644~公元1645)铸“大顺通宝”行用。因铸钱铜材不足,传说取当地王府古玩器皿和城中寺院铜像充补铸,因而“大顺通宝”铜色优质金黄, 光润十分精致。除铸“大顺通宝”行用外,还铸造了“西王赏功”钱,分金、银、铜三品当十大钱,为西王赏赐有功人员专用币,存世罕见。
今所见的鎏金大顺通宝,属于什么性质,未曾报道,更加稀少,特共享给大家,供专家学者研究。
镏金大顺通宝背面

镏金大顺通宝正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