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我国古代盛行年号钱的时代。北宋年号钱铸造时间长,几乎贯穿整个王朝始终;种类多,接近历代所铸年号钱的五分之一;数量大,铸币量超出唐代20倍,至今还有大量存世;铸工精良,钱文书体丰富,还出现了皇帝亲自书写钱文的年号钱,艺术价值高。
年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它首创于西汉武帝,“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年号钱就是以帝王年号作为钱文的钱币。距今1600多年前的十六国时期成汉李寿铸造的“汉兴钱”是我国最早的年号钱。此后各路政权争相效仿。匈奴贵族赫连勃勃铸“大夏真兴”,南朝刘宋铸“孝建四铢”、“永光”、“景和”,北魏孝文帝铸“太和五铢”,唐代铸“乾封泉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咸通玄宝”等年号钱。年号钱因铸有年号,标明了铸造时间,后人研究其铸造年代可谓一目了然,也为科学考古断代提供了可靠依据。到了北宋,年号钱铸造更加兴盛。北宋9位皇帝,使用了35个年号,铸造了27种年号钱(有些年号钱同时铸有“通宝”、“重宝”、“元宝”钱,若“通宝”、“重宝”、“元宝”按不同品种计算,共统计有40种),从此年号钱成为中国历代流通货币的主流,一直使用至20世纪初。
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铸造的“太平通宝”年号钱,是北宋第一个年号钱(图1、2)。宋太宗铸造了“太平通宝”、“淳化元宝”和“至道元宝”三种年号钱。此后,每逢新皇帝即位变更年号都铸造年号钱。北宋每位皇帝一般铸造2—3种年号钱。宋仁宗赵祯是宋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41年改了9个年号,铸造了“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祐元宝”、“康定元宝”(铁)、“庆历重宝”、“至和元宝”、“至和通宝”、“至和重宝”、“嘉祐元宝”、“嘉祐通宝”10种年号钱。宋徽宗赵佶铸造年号钱最多,先后铸有“建国通宝”、“靖国元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通宝”、“宣和通宝”、“宣和元宝”11种年号钱。北宋铸造时间最长的年号钱是宋神宗的“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钱,铸期长达十年。铸期最短的年号钱是“康定元宝”(铁)、“建国通宝”、“靖国元宝”和“重和通宝”,铸期不足一年。宋钦宗的“靖康通宝”、“靖康元宝”铸期也仅有一年多时间。这些年号钱因铸造时间短而铸量极少,存世罕见。
一般说来年号带有期盼吉祥的寓意,都可以之为文铸造年号钱。但宋仁宗一个年号却不能铸年号钱。公元1038年宋仁宗改年号曰“宝元”,如果铸年号钱就应该是“宝元元宝”或“宝元通宝”,在一枚钱上出现了两个“宝”字甚或两个“元”字,读起来很拗口,非常不便。仁宗便召学士议论,大家七嘴八舌的,有人提议叫“丰济元宝”。皇帝沉思了一下摇摇头说:“众爱卿,我提议就叫“皇宋通宝”吧。”学士们齐声称赞。于是宝元年间就铸造了“皇宋通宝”钱,铸造量还不小,至今仍较为常见。以后的皇帝均效法此例,如年号里有“宝”字一般就不铸造年号钱。
北宋年号钱钱文书体丰富,艺术价值高,还出现了由当朝皇帝亲自书写钱文的年号钱,在中国货币史上可谓盛况空前,独领风骚。最早书写钱文的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即位后又改名为赵炅。赵炅“性好学,敬业,多艺能”,痴迷书法,曾命人整理刊刻《淳化阁帖》。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评价赵炅的字是“真造八法,草入三眜,行书无对,飞白入神”,可见其书法造诣之高。淳化元年(990年)五月铸行“淳化元宝”年号钱。太宗皇帝亲自用真、行、草三种书体书写钱文,铸行新币,首开皇帝亲书钱文(御书)之先河。“淳化元宝”钱成为我国古代最早的“御书钱”(图3)。一个年号钱有三种书体,这在货币史上也是第一次。“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图4)、“宣和通宝”背“陕”等年号钱文字为瘦金体,则出自宋徽宗赵佶的手笔。赵佶治国安邦无能,“靖康之耻”与儿子钦宗一起被金兵俘虏,做了亡国皇帝。但其对琴棋书画情有独钟,在艺术上才华横溢,颇有建树,尤其是独创书法“瘦金体”,铁画银钩,瘦劲峻逸,别具一格,是历代书法成就最高的皇帝。“崇宁通宝”等瘦金体年号钱,也代表了宋代、乃至中国古代货币文化的最高水平。
图1北宋第一年号钱——太平通宝(正).jpg

图2北宋第一年号钱——太平通宝(背).jpg

图3我国古代最早的

图4瘦金书大观通宝钱.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