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手工凹版雕刻防伪(上) |
发布日期:13-03-18 08:11:24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葛纪东 |
现代纸钞防伪技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但作为传统的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直到今天依然是国际通用的钞票防伪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它突出人类自身艺术造诣和技术功力的特点是任何新技术也无法替代的。优秀作品中所散发出的艺术与技艺之美,不但使藏者在欣赏的同时陶醉其中,也同样是震撼心灵的过程,更是提高自身鉴赏水平的过程,这也是其他防伪技术中体会不到的!
一、雕刻凹版简介 雕刻凹版,原来是一种版画艺术,由画家在铜版上雕刻出均匀、细致的线条、组成清晰美观的图案。用雕刻凹版印出的纸钞,粗线条墨层厚实,略凸出纸面,应有油墨光泽,即便细如发丝的线条也能清晰可辨。这为防伪识别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手工雕刻原版无疑是雕版印刷的第一步,雕刻师要在原始画稿的基础上进行薄金属板上的二次创作。雕刻板材早期为铜版或锌版,近代大多采用了版质更为坚韧的钢板,雕刻版纹更加精细,耐印率显著提高,防伪效果也大为加强。 手雕使用的工具不是笔而是刻针和雕刀,而且这些近乎原始的雕刻工具150多年以来都没有太大变化(奥地利女雕刻师原话)。钢板的板材比普通的钢板销软一些。在雕刻师工作时,必须左手执放大镜,右手握刻刀,在钢板上屏心静气的一点一线地刻画,稍有失误将前功尽弃。有人曾计算过钞票上的点和线,一个点就要认真细致地刻画几刀,而一张钞票意味着要刻上百万刀。如果没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力和过硬的基本功,普通人决不能胜任此事。 二、中国雕刻大师及其作品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纸钞在设计理念、设计与技术的结合、印刷设备精度及防伪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多方面都与之存在较大差距,但有一项工艺则完全可以与世界最高水平比肩,甚至丝毫不落下风!那就是手工雕刻凹版!这与我国多位钢凹版手工雕刻大师的精彩演绎不无关系,第三、四版人民币上的雕刻堪称世界级,而吴彭越、鞠文俊、高振宇等大师也同样堪称世界级雕刻大师! 1、吴彭越大师 吴彭越(1922.2.23-2008.10.17)
吴彭越的父亲吴锦棠师从美国雕刻大师—海趣。家庭环境的熏陶,为他日后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1948年他调往上海中央印刷厂,开始从事凹版雕刻和相关印刷技术。1950年吴彭越调回北京印钞厂。1953年 3月 8日,吴彭越雕刻的第一枚邮票《庆祝妇女节》面世,有趣的是其父吴锦棠同年七月雕刻了《保卫世界和平》邮票。吴氏父子双双活跃于中国凹版雕刻界,有“吴氏双杰”之称。 第三版人民币中除贰角券正面为鞠文俊雕刻外,其余10元“大团结”、5元“炼钢工人”、2元“车床工人”、l元“女拖拉机手”、5角“纺织厂生产图”、l角“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均出自吴彭越之手。其中五元的“炼钢工人”堪称三版币中的扛鼎之作,并被国际纸钞界奉为经典。 吴彭越先生一生雕刻了许多钞邮券,他的艺术成就对后人来说可能是难以逾越的。鉴于他的卓越贡献,政府于1993年授予他“毕升奖”,这是凹雕界唯一获此殊荣的雕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