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学无涯 藏者有域

中国集币在线币市大家谈 19-04-29 16:17:19 中国集币在线

——访世界硬币大奖评委、中国钱币学会理事李铁生
    李铁生先生是我国广大钱币爱好者熟知的钱币学家。近10年他出版了10本世界钱币著作,热衷于介绍世界钱币文化,《中国金币》杂志与中国金币网曾多次刊载其文章。李老对金币行业有关活动的邀请从来不遗余力,竭诚而为。李老的博学、和蔼深得广大收藏爱好者好评。现应大家要求,本刊就钱币收藏话题对李老进行了采访。 
  关于硬币分类
  记:李老您好,作为世界硬币大奖评委和硬币研究专家,对于货币分类,您能否对此做个详述? 
  李:关于货币分类的问题,我曾在2004年弘扬金币文化座谈会上参与探讨,按照货币各自行使的基本功能,提出了流通币、收藏币、投资币三分法观点。会后这一观点曾引发了钱币界较为广泛的争论,例如有的币友指出该三种币存在交叉性的问题。广大藏友能够就一些学术性问题各抒己见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这样的百家争鸣的迹象,个人认为是我们的金银币收藏群体在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
  货币分类的标准有很多——分类的标准和具体的分法服务于所针对的课题,弘扬金币文化座谈会上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收藏课题,我因此提出了突出收藏币的三分法。对于流通币、收藏币、投资币三分法的交叉性问题,例如流通币是否可以成为收藏币,收藏币是否也包含有投资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个人认为,这是材料标准,它与货币的基本功能是不同的概念。当然,单就收藏而论,现代金银币如何进行分类更有利于理论的研讨,以进一步指导集藏活动的开展,大家可以继续展开研究。
  关于集币的专题选择
  记:我国国内的贵金属纪念币收藏是一个相对新兴的领域,不少初涉集藏的朋友反映面对琳琅满目的金银币世界,感觉无从下手,您能否为大家提一些指导性建议? 
  李:99年的时候,我写过一篇《专题集币刍议》的文章,对此进行过一些思考,文章的初衷偏重于世界硬币。不过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些经验与国内金银币的收藏也不乏相通之处,因此希望同样能对大家的集币活动有所裨益。
  我在文中说,币海无涯,而吾生有涯,财力和知识也有涯。因此集币开始一个阶段后,应选定一个专题方向方为明智之举。专题选择是一项因人而异的事情,收藏者应根据“天时、地利、人和”和自己的财力、学力、精力量力而行。一般来说,可供选择的专题方向包括有地区、年代、面值、材质、形状、特殊工艺和图形等,例如形状方面,据我所知,克朗(Crown)币就是一个国际热门专题,这种直径38至40毫米,重量30至35克的硬币(尤其银币)在世界上有广泛的追崇者;我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的形状以圆形为主,但也不乏梅花、扇形等异型币,我想选取其中的一种作为个人集藏的方向也颇有意味。此外,专题的选择可以是前有来者的,也可以是独创性的,例如国际上就有人专集本人出生年代的硬币,还有人在自己孩子出生时开始为他收集该年代的各种硬币……总之,专题的取向不一而足。专题划分的宽窄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爱好及预期的最大可能。广大币友一方面要防止做一名随波逐流“买藏”者,同时也要防止做一个门类冷僻、难以进展的孤独者。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永远追寻,才能乐在其中。
  关于参与者群体划分
  记:您能否分析一下我国贵金属纪念币当前的参与群体?
  李:首先,收藏的诉求主要源自三个方面,即自我满足,增进知识,积累财富。因此,钱币爱好者在经历一定阶段之后,将形成三个不同的群落:收藏家、钱币学家和钱币商。三者之间不是互相孤立而是彼此交叉的,这种交叉既包含了作为收藏者个体的诉求的多元化,也表现为三者间可转化的内在联系。
  收藏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我满足,他们醉心于收藏活动的乐趣、集藏过程中的悲喜,或钱币本身的美学价值;钱币学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个人或社会藏品的研究探索增进知识,其乐趣在于个人的创新发现及学术价值;钱币商的主要目的在于取得经济上的利益,他们关心的主要是钱币的市场价值。简单说来,一个关心“情趣”,一个关心“知识”,一个关心“利润”。
  爱好是需要的朦胧阶段,也是一般收藏者加入钱币行列以及三个群落形成的诱因。国际上许多钱币商精通本行,在促进收藏与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开拓钱币交易,互通有无,繁荣了市场;他们配合专门领域的研究者,促进了学术交流。由此可见,钱币商在经济上的获利与他们对钱币的热爱、研究是休戚相关的。我在弘扬金币文化座谈会上说“要想从金银币中受益,首先要了解金银币,热爱金银币”,戴志强先生指出“经营者应培养‘儒商’气质”,都是同样的道理。
  针对我在弘扬金币文化座谈会提到的一些对钱币投资的观点,有的币友提出异议,并与我进行了交流,向我介绍了当前国内金银币行业和市场的一些具体现状。我听了很受启发。贵金属纪念币为何在我们国内会产生与国际上不同的发展情形,我对此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因为国际上金银收藏币与投资币是两个不同领域,而我国金银投资币未真正进入贵金属市场,而以金银收藏币作为投资手段,所以产生了一些独特现象(包括大量沉淀的礼品币)。国内金银币收藏活动要得到广泛发展,一是经济基础,二是文化修养。首先必须依托国民收入的提高,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其次,我们当前的文化现状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我国贵金属纪念币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题材资源可供挖掘,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流失和国民对民族文化漠视的程度却相当严重,这也是我国贵金属纪念币收藏群体长期以来得不到明显壮大的症结所在,尤其成为广大有闲、有钱阶层未能加入金银币收藏行列的一个重要原因。总的来说,我国金银币集藏群体的壮大、集藏氛围的兴起,要有待于“基本条件”的改善,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广大参与者应有清醒的认识。 
  关于“爱币”与“爱钱”的问题,“爱币”的人是不是可以爱钱,或者“爱钱”的人是不是可以爱币,我想答案都是肯定的。这里的“爱币”特指收藏家,“爱钱”特指钱币商。所以说“爱币”的多了,“爱钱”的少了,事情就好办了。反之,收藏者少,钱币商多,怎们可能走出“砸在手里”的怪圈?早在1995年我写的《钱币与投资》一文中,我就对钱币投资进行过客观的探讨;2001年发表的《收藏品与收藏情》一文中,我也对钱币的投资、商业行为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贵金属纪念币毕竟不是一种准投资品,国际钱币行业的惯例如此,包括人民银行在内的任何一国央行和政府发行金银币的初衷也是如此。社会性的投资(如股票、房地产等)的运作模式就不一定适用于金银收藏币。它不应当得到倡导,金银币行业也无法承受。
  关于壮大集藏群体
  记:正如您刚才提到的多方面原因,我国当前贵金属纪念币的收藏群体还相当薄弱,中国金币总公司召开的2005年金币工作会议也将“壮大集藏者队伍的措施研究”列为弘扬金币文化的重点课题之一,对此,您有何高见? 
  李:收藏既是一种个人需要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个人的需要来源于内在要求与外在刺激。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即自己开始收藏活动总是在某种外界条件刺激下形成的,而不是个人凭空想象,心血来潮所致。儿时父辈赠送的一枚银币可能成为收藏的起点,邻舍因贩币而发财可能使人动心,走上了从事钱币交易的道路。这就是外在条件的暗示性和认同感。从这种意义上说,为了推动钱币收藏活动的发展,应该重视钱币学会、协会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展览会的作用;繁荣钱币著作出版,加强大众传媒宣传工作;做好老、中、青三支队伍的结合与培育,协调和完善集藏群体的结构等。具体的措施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多有阐述,广大币友提供的意见和建议也比较全面,在此不再赘言。
  关于提高藏识
  记:据我所知,您多次强调过“藏识”在收藏活动中的重要性,对于如何提高藏识,您有何建议? 
  李:收藏的乐趣不仅在于藏品本身,而更多地取决于对藏品的了解。一枚珍奇昂贵的币品不仅表现于其具体的材质、形制、品相、制作工艺及稀缺程度,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如何对待藏品与藏识,投资“硬件”与“软件”,是每位集币爱好者在起步时都应多加思考的问题。集币者在收藏生涯是否能步入坦途,或大器晚成,与藏识的修炼是密切相关的。
  提高藏识的首要途径是购书。我接触过不少泉友,他们热衷于购币,一掷千金在所不惜,却不愿花数十元购一本币书,他们大量藏币,却很少藏书,长此以往,藏品虽日渐丰富,藏识却长进不大,阻碍了他们在集藏活动中进一步达到更高水平。
  其次,要多观摩实物,多与泉友切磋交流。因此开展群众性的钱币学会活动是促进收藏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议金币行业要由金币总公司牵头,成立集币协会,推动集藏活动的发展。
  关于收藏体会
  记:对于收藏活动,您有何体会? 
  李:关于收藏活动,古今中外都有许多精辟论断。99年我曾辑录了一篇《收藏小语》,所辑之言可谓妙语连珠。有不少如今想来仍颇可玩味,如“善救物者无弃物。人取周鼎,我宝康瓠”,前句为冯友兰引《道德经》真言所做的诗句(即“感恩诗”),后句则取自贾谊的《吊屈原赋》,二者合一,巧妙地蕴含了“藏品无贵贱”的道理;又如“收藏是一种永远遗憾的爱好”,则描述了收藏的残缺之美。梁贻斌先生曾引述王国维阐述诗文创作的三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形容集币,也着实是惟妙惟肖。至于我个人的收藏体会,我在《人生收藏 收藏人生》中提到的“相遇常系偶然,相知重在追求,相融贵在玩味”,即为写照。
  收藏体会如同集币的专题选择,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情,但“人生收藏 收藏人生”,加强收藏活动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和体会应是收藏爱好者不断努力的方向。

写于2006年

整理自中国集币在线币市大家谈

更多邮币卡资讯、行情!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集币在线官方微信(jibizx)。
集币在线

延伸阅读

分享到:

交易频道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