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湖北省造宣统元宝

收藏快报 19-09-03 11:20:51 中国集币在线

 

■福建闽清 陈孔坛

  众所周知,银元是中国货币文化历史组成部分,就其产生的特定年代而言,它不仅代表着中国货币文化历史时代的沧桑演变,也反映出我国历史、政治、经济的繁荣与兴衰。

  从这一方面上来说,它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考据价值。另一方面,银元使用贵金属白银制造而成,本身具有不凡的高贵价值,又不可再生,图案雕刻精美、文字书写清秀有力,内容极为耐人寻味,银光闪闪、品相完整的钱币更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空间,因而其艺术收藏价值更是无法估测。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设造币厂铸造银元。铸造的是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后来又改成了七钱二分;并规定此类银元轻重大小及其配色,以便为此分类。由此分类出了五等:每元重七钱二分;还有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共五种。即是后来通称的“一元”“半元”(五角)、“二角”“一角”及“五分”银币。起初仅在广东、福建、天津等处流通,后来盛行于上海,这是中国自铸近代银元的开始。也正因此引起了之后各省的货币混乱。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各省群起设厂自铸,舆论对自铸银元特别支持,康有为等纷纷上书称颂广东、湖北铸币的成效,痛陈洋钱侵蚀之害,认为自铸可以消除银两解库入不敷出的问题,还可裕国利民。不待清廷下令推广,各省便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也由于各省各自为政,管理混乱,银元原来的优点被削弱,形式、重量、成色各省不同,有的差距较大,导致各种银元的市价涨落不定。各省银元都标上了本省省名,因品质不一,互相抵制,流通不畅。各省滥铸,数量过剩。清廷企图把银元铸造权收归中央,独占铸币盈利。光绪二十五年(1899)下令除广东、湖北两局外,其余全部裁撤。但这个措施立即遭到地方势力反对。于是清廷又准许增加北洋、南洋和吉林三局。1905年又设铸造银钱总厂于天津,铸造金银铜三品货币。只留北洋、南洋、广东、湖北四局作为分厂。1908年年底,清政府先后两次把银元单位问题征求全国二十四个督抚的意见。赞成“两”单位的12人,“元”单位的9人,两、元并用的3人。度支部主张设立币制调查局来广泛收集各方意见。但后因慈禧、光绪病故,政局变动,“元”单位趁乱出了头。盛宣怀为载泽出谋:币制尚待调查,而民生日用所需,不可一日无交易之物,可暂时先照早已通用的银元(即龙洋)。他们还拟订统一币制办法,由中央银行统一币制。在办法中设计的纸币、金币、银币和镍铜币,完全采用西法。其中银元分五等,一元银币重七钱二分。接着发动上海总商会上书清廷,强烈反对铸一两重银币。在内外夹攻下,摄政王企图行新政收买人心,令度支部再议币制,载泽就全盘否定了以两为单位。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奉命调往湖北,任湖广总督,此后不久,便将广东的经验运用于湖北,并在湖北武昌筹建了国内第二家采用机器制造银元的官方铸钱机构——湖北银元局,该局也是张之洞来到湖北后建造的第一家铸钱机构。湖北银元局所造银元,因含银量高,制作精良,广受欢迎而行销全国。湖北银元局不仅广铸银元,而且也曾发行纸币。但因该局纸币存世稀少,极难寻觅而很少为人们所熟悉。到了宣统年,湖北省造更加寥寥无几。在宣统年代,只有七钱二分的“宣统元宝”银元,而没有一两的“宣统元宝”银元。如此看来,宣统元宝在推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皆因当时各省势力为中饱私囊而导致其发行举步维艰,以至于目前存世中的宣统元宝少之又少,在收藏品市场中成为大众的宠儿。

  这枚“湖北省造宣统元宝”(见图),直径4厘米,重26.6克,品相完好,图纹清晰,工艺精湛,“黑漆古”包浆浑厚。钱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繁体字“宣统元宝”四字,字体端庄工整,圆润大方,笔画刚劲有力,中间铸满文“宣统元宝”字样。珠圈外上端书“湖北省造”四字,下端镌繁体字“库平七钱二分”,左右两侧各镌一个对称的花饰,小巧可爱。银币背面镌一个环状盘旋的龙图案和云朵,神龙腾飞图腾,龙纹霸气侧漏,神武有力,豪气万千,蟠龙龙鳞有序,颗粒可见,龙纹细腻,龙眼凸起,炯炯有神,鼻梁俏上,威武霸气,大有帝王之风,定睛一看,仿佛一幅神龙翱翔天际的油画,震撼而精美,令人叹为观止。龙图四周有英文环绕,中西文化融合明显,历史意义深厚。

更多邮币卡资讯、行情!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集币在线官方微信(jibizx)。
集币在线

延伸阅读

分享到:

交易频道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