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8年6月28日发行中国书法艺术(篆书)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金银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银质纪念币4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在央行的发行公告公布之后的稍晚时段,中国书法艺术(篆书)金银纪念币的销售阳光工程号码段也在中国金币网公布,从阳光工程号码段的公布情况来看,减量的消息得到了证实。按照央行公告的金银币发行规格和发行量:
8克圆形金质纪念币为精制币,含纯金8克,直径22毫米,面额10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10000枚。
150克长方形银质纪念币为精制币,含纯银150克,规格80毫米×50毫米,面额5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5000枚。
30克圆形银质纪念币为精制币(3枚),含纯银30克,直径40毫米,面额1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3×20000枚。
而中国金币网公布的阳光工程号码段上,三个规格金银套币、150克银币和银套币的实铸量只有发行量的70%。其中中国金币网上商城和中国金币直销中心拿走了75%,海外货6%,留给全国经销商的份额只有19%,所以就有了网间经销商在阳光工程号码段分配表中份额“惨不忍睹”的说法。从中可以表明,金币总公司(以下称为金总)在厦门会议后,想彻底改变新品金银币连连破发的窘境。金总改革的第一项措施就是:减少实铸量,从供给端控制量,由过剩转变成应需供应。这项举措的改革直接打破了原有的由经销商主导、市场币商参与的市场价形成模式。
经销商不想赔钱订货、销售滞留的可以选择放弃该有的分配额度。而把更多的份额给到金总的网上商城和直销中心的终端客户群体。这样的效果是经销商再也不会叫苦连天,反而为份额太少而发愁,从而也失去了市场定价的主导权。而终端客户直接可以享受金总初始的发行价,以更为合适的价格为自己喜爱的藏品买单,从而由被动接受转身成为了真正市场定价权的主体。而作为卢工、马甸等二级市场的币商来说,他们已经不是市场定价权的共同参与体,反而成为了市场价演变过程中的被动接受体。(以前是经销商在当地终端客户群销售不掉的金银币份额直接供应给二级市场币商进行售卖,而二级市场币商根据自身的供需情况逐渐在销售过程中形成了金银币藏品的市场价行情。)
从今天下午2点金总网上商城开始抢购书法金银币第一组的情况可以说明:终端客户有权选择是否为自己喜爱的金银币藏品买单,并且认为金总发行价合适的部分终端客户手上的筹码进行了沉淀,不是真正金银币或则(不是当前发行金银币品爱好者)手上的这部分筹码将流入二级市场,市场的币商成为了真正的“黄牛”将收购的这部分流入二级市场的筹码进行倒手。
简单用定价模式形成顺序的演变来表诉如下:
金总发行初始价——经销商和市场二级市场币商磋商形成的中间价——终端客户接受的心理价形成最终的市场价
分配方式改制后:
金总发行初始价(为更多的终端客户所获取,终端客户手上的筹码占多数)——终端客户手上浮筹与二级市场币商磋商形成的中间价——没有获得金总会员资格的终端客户接受的心理价形成最终的市场价
(中国集币在线上海工作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