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币自发行至今已有27年,在这27年里“金总”把礼品\包装作为金银币销售的主要渠道,甚至经常以广告为金银币礼品做宣传,或制作一个很大的盒子去套一个很小的银币,以至于金银币发行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形成一支固定的集藏队伍,真正集金银币的人并不多。看看发行十多年、发行量才几千枚的本银币价格就很能说明问题,有些品种的价格还不如刚发行的、发行量几万枚的本银币价格。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假如我们纯粹从礼品的角度出发,本次发行的银币包装一下作为礼品送给A、B、C,下次发行送给D、E、F,那么A、B、C绝对不会去补后发行的银币,D、E、F也绝对不会去买以前发行的银币,这样金银币就只能散到A—Z不同人的手里。对于A—Z来说,不同年份、发行量不同的金银币意义一样,都是金银币。市场没有人去挖掘,没有人为集藏而去买一些以前发行的、量少的金银币,这就造成十几年前发行的金银币价格还不如刚发行的。
但假如我们换一种思维,金总把A—F培养成金银币收藏爱好者,把G—Z作为礼品对象,这样市场就不断有人在找以前发行的旧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旧品种消耗怠尽,价格自然上扬,赚钱效应形成再加上收藏宣传力度的增加,势必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这支队伍,那时收藏群体有可能为A—H,礼品对象为I—Z。老的品种价格上扬为新品种腾出上涨空间,促使新品种价格也上扬,赚钱效应不断扩大,金银币价格应当如何?
老品种价格不如新品种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但它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或许我们已经站在金矿上,但表面看上去却是沙子。如果我们再花点力气、再仔细点,也许你能从中受益。
《中国金币》杂志第一期已经出版,随着杂志的不断推出、宣传力度的加大,有兴趣的人会越来越多。在宣传方面,我们不要给初入者误导,什么:“假如你有2万元,可以买1套奥运套币和2个一公斤银币等”,假如初入者只有2万元,那应当引导他买100个不同品种的价格较低的本色银币。这100个不同品种的本色银币也许是他收藏金银币的开始,待实力提高后,再去收藏一些价格高的金银币。另外,和金银币收藏较接近的是流通纪念币收藏爱好者,当流通纪念币收藏达到一定阶段,他们很可能转向收藏低价的银币,进而去收藏更高档的银币。流通纪念币的集藏人数远远大于金银币的集藏人数,它是金银币集藏队伍的生力军,千万不能忽略这方面的引导。建议在《中国金币收藏网》增加流通纪念币的市场价格,每一次查看流通纪念币价格也是一次对金银币认识加深的过程,这对于扩大收藏范围很有帮助。
中国的金银币为什么始终摆脱不了低迷的价格,收藏投资价值不能充分体现,“礼品促销”起了很不好的作用。我们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它的长远发展,假如今天的金银币固定收藏爱好者有5万人、或者10万人,那金银币的价格又会如何?中国有十三亿人口,邮币卡的收藏爱好者有一、二千万,5万、10万算什么数字。
千万不要身处金矿却感觉遍地沙子。
作者:旸子,写于2006年
整理自中国集币在线币市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