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币上的“母亲”之一 ——爱国明理“佘太君”

中国集币在线·单明铭(小善) 19-07-31 10:32:53 中国集币在线

母亲节作为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最早的庆祝仪式发生在古希腊。在美国、加拿大和一些其他国家,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就是母亲节,中国目前也是如此。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明确的“母亲节”概念,但在传统观念中,忠孝无疑是尊敬母亲的最大的“母亲节”而贯穿于一个人的终身。

在新中国贵金属纪念币历史上,其题材涉及母亲的就有《四郎探母》、《贾母祝寿》。作为历史故事,他们在中国民众心里有着深厚的历史认同感。

《四郎探母》是2000年发行的第二组京剧艺术四枚彩色银币中的一枚,1盎司圆形精制币,面额10元,发行量38000枚。在2001年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上,《四郎探母》和同组的其他3枚银币一起在“最受群众喜爱的2000年中国贵金属纪念币”荣膺桂冠,说明了它们的艺术造诣和文化韵味均得到了广大钱币爱好者的认可。

《四郎探母》彩色银币正面图案为颐和园德和大戏楼,背面为杨四郎和铁镜公主。

《四郎探母》的故事来源于北宋杨家将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只是匆匆一面,又别母而去。

京剧《四郎探母》贯穿全剧的是“人情”。不仅题材出现了“人情化”的趋势,就连一部分传统故事的内容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将以往故事里的那些“忠肝义胆,争光日月而震动乾坤””的英雄、忠臣良将血管里注入了凡夫俗子的血液,使他们充满了普通人的感情、欲望和弱点,使得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四郎探母》中,以“血成河尸骨堆山”的两国交锋为背景,通过杨家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境遇,通过他们极端痛苦的内心世界,形象含蓄地表露了剧作者对这类战争的厌恶,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剧中的铁镜公主也以善良、爽直、多情、机智的性格区别于以往故事中那个“嫁夫随夫”、三从四德的公主形象。

《四郎探母》对人物感情的描写,很有深度,在"人情"二字上做足了文章。在两军对阵、剑拔弩张的背景下,身陷异邦的杨四郎夤夜冒着杀身之祸偷跑出关探望母亲。漫长的15年骨肉离别,短暂的一夜团聚,杨四郎在声声更鼓的催促下,依次与家中亲人相见,说不尽的离愁别恨、思念之情,却又才相聚,又分离。

作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种种人伦之情,苍凉凄楚,哀婉动人。

总观全剧,对四郎、公主和其它重要人物的情感刻画都很鲜明、生动。正因如此,民族之间的残酷争战对人的正常亲情所造成的巨大损害,就更让人思索不已。

《四郎探母》彩色银币画面上,表现的正是四郎向公主说明情况,决定趁夜色去探望母亲,一腔真情感动着公主,公主终于决定盗取令箭,帮丈夫完成探望母亲的行动。画面上虽然没有出现老母亲佘太君,但是通过儿子的急切探母的心情,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老太太的忠心爱国、深明大义、教子有方、慈祥以及对于国事家事与亲情的无奈。

京剧是国粹,作为一部情感刻画很深、唱腔艺术成就也很高的作品,《四郎探母》被众多京剧演员喜欢并积极演唱,它还常常成为名家联袂演出的大合作戏。

金银纪念币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浓缩着中国的文明史,《四郎探母》是历史上的故事,其真情让人感动,国粹京剧将她唱活了,而金银币又将故事以及将故事唱活的京剧一起载入了贵金属载体。

一位爱国明理母亲,一段可歌可泣的真情故事,一则精彩的京剧剧目,一枚浓缩文化的彩色银币。故事、剧目、银币均因为母亲而精彩,母亲节(5月11日)到了,让我们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也祝福所有的母亲安康幸福!

                  

             作者:单明铭(小善),写于2008年

整理自中国集币在线币市大家谈

更多邮币卡资讯、行情!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集币在线官方微信(jibizx)。
集币在线

延伸阅读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