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重新启航,开始了对1300点的第二轮冲击。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短短4个月时间,沪指就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的1536.82点收盘(这是沪指第一次站上1500点),沪指上涨了1100点,涨幅达284%。当时市场交易的品种有所增加,但是仍然以沪深两市的本地股为主,比如豫园商城(600655)在1992年12月21日~1993年2月14日,涨幅高达196%,联华合纤(600617)、大众交通(600611)、嘉宝股份、氯碱化工(600618)等涨幅也超过了150%。不幸的是,沪指在1500点上方仅仅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25.89点收盘。对1300点的冲击再次失败,1300点也再度成为投资者的噩梦。
经过3年多休养生息,新一轮对1300点的冲击悄无声息地在1996年初常规年报披露中展开了。沪指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4月,沪指成功拿下了1300点,1997年5月最高上涨至1510点,不到一年半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上涨接近300%。此轮行情的主流,仍然是沪深两市的本地股,而一些题材股也逐渐开始活跃,比如威远生化(600803)、北海港(000582)、银河动力(000519)等,从1997年1月~1997年4月,涨幅均超过了两倍。
1997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开始了"调整",多空双方围绕1300点附近展开了长达两年的搏杀。1999年5月17日沪指跌至1047点,但很快在"5.19"井喷行情带动下,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沪指就上攻至1756点。随后大盘展开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沪指跌至1361点。但1300点已经第一次被狠狠地踩在了投资者脚下。
由于受欧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A股市场也开始了最后一搏,大盘一路上行,终于冲上了本轮行情的"制高点"。2001年6月14日,沪指冲向2245点的历史高峰,自此也正式宣告我国前10年大牛市的正式终结。
熊市3年 多方顽强守护 2001年6月底,大盘从2245点持续下跌,加之国有股减持启动,大盘对1300点这一股权分置时代的价值中枢开始了理性回归。
2002年1月,沪指跌至1339点。当时管理层宣布了国有股减持方案不断完善等利好,加之市场多方的顽强死守,有效保护住了1300点价值中枢。
此后,管理层又宣布停止国内证券市场国有股减持,最终市场爆发了 "6·24行情",沪指大涨14.32%。不过市场仍然未能摆脱跌势,此后空方又发动了对1300点新一轮的考验。2003年1月,沪指最低跌至1311.68点,但1300点再次有效发挥出价值中枢的作用,顶住了空方这轮冲击,沪指也开始了4个月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