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的另一个问题是内需增长点,90年代的消费需求较大(至少还有个住房改革对消费需求的拉动),投资需求较小。现在的问题倒过来了,消费需求并不高,投资需求却很高。于是就产生了矛盾:投资需求的增长需要经济增长预期的支持,而消费需求的减少恰恰阻碍了经济发展预期的上升。解决之道恐怕还要从扩张型的财政手段寻找突破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带动整个需求链的运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得充分考虑政策项目的资产头寸关系,以防止凯恩斯主义“举债建国”理论的盲目扩张所可能带来的与资本市场本质南辕北辙的错误倾向。实际操作确实存在很大难度。
二是提高国用上市企业经营效率问题(这是一记勾拳)。上市国企在沪深股市权重最大,对大盘的影响力举足轻重。但由于发改委和国资委的某些规定,国有上市公司在过去几年里的主要精力几乎全都花在了做大、做强上,从结果看好像是成功的,但不能否认资源配置的优先权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实际情况是,国企的外形日益硕大,其内部效率却在财政补贴的呵护下仍保持低水平运行。从各国发展的轨迹看,经营效率是企业市值的重要构成要素:日本企业的优势在于极高生产效率,而美国企业的优势则在于其“办公室效率”远在其他国家企业之上。因此同样情况下,美、日企业的市值往往高于其他国家。所以说,要想进一步提升沪深股市这些大蓝筹的价值,提高其经营效率是必由之路,这就客观要求决策部门尽快理顺资源、能源的市场价格,取消国企在资源配置上的“特权”,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强迫”国企不断提升效率水平。尽管这会增加企业成本压力,但通过配置权交易体系的构建,这种矛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综上所述,扩大内需这记直拳可以利用攻击距离短的优势迅速击中问题的要害,但受威力所限恐难击倒“对手”。这时如果能紧接着打出一击威力巨大的勾拳(尽管攻击距离稍长),这场战斗就有希望提前结束了。也许到那时再来谈牛市,我们才会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