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的几个月,由于受到奥运会因素的影响,限电、限产等因素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增长值增速。经济学家虽然每每"失望",但大都认为,工业增加值会在本月迎来反弹。
"不过,最终的下落表明,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预期日益悲观,经济活力已经显著下降。"鲁政委说。
"硬着陆"风险加大
随着物价快速回落,而GDP等主要宏观经济的数据又纷纷下滑,市场上终于再次传出了宏观经济有"硬着陆"风险的声音。
所谓"硬着陆",简单的理解就是,经济增速急剧下滑,经济活跃度明显下降。与此同时,经济生活领域出现失业率上升、居民不敢消费、企业不敢生产等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出现了两次由于外需放慢带来的经济下滑,上一次便是发生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其时,我国GDP增长率从1996年的10%迅速下滑到了1999年底的7.6%。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在昨日数据公布后的第一时间指出,由于当前经济增长率已经开始低于9.8%的潜在增长率水平,"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明显加大"。
上海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则指出,1997年是我国上一次通货紧缩的开端年,当GDP数字在当年三季度由10%以上下滑到9%以下,持续5年的通货紧缩开始,因此,本季度经济增速下滑至9%可以被视作是进入了通货紧缩的经济增速转折点。
但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却对"硬着陆"不以为意。在她看来,GDP数据的突然下降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就业数据和保持更高层次的增长,比GDP数据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