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编号一直是错币鉴赏中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前不久正巧有一个机会,借此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手边有100张全新的一叠的纸币(也称一刀),纸币的编号是从上到下递增的。那么,人民币的编号是怎么印上去的呢?编号的印刷和最后的裁切之间是怎样的顺序关系呢?
我们知道,钱币在印刷的时候,都是以一大张为单位印刷的,最后再裁成小张(就是我们生活中使用的钱币),从网上找到的我国印钞厂的图片也可以说明这点。
虽然没有官方数据,但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人民币每印一大张约是7*5=35个。同时也可以说明,人民币是先印成大张,然后再裁切的。
图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图2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看一张连体钞,可以看到连体钞的编号都是一样的。
图3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上面这张图片同时也给藏友们提了个醒,如果发现了编号一样的人民币,可得加点小心,没准就是用连体钞裁出来的。
下面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印刷编号的时候是在一大张上按顺序印,向图4一样,结果会怎么样呢?
图4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jpg

那只能是待大张裁开后再按编号顺序一张一张分捡出来,合为一叠。很显然,这样做太不合理了。
那么只有下面这一种可能:(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将每一大张上人民的图案假设为一个一个的长方形格子)
印编号的时候,预先设计好印刷的程序,使相邻大张上下相对应的格子的编号按顺序排列,印刷时控制数量,使每100张大长成为一摞。然后裁切的时候,就不必再考虑顺序问题,自然就成为按顺序排好的一刀纸币了。
再回过头来看网上找到的几张钱币。图5是两张漏印币,从编号上来看,他们在印刷过程中的位置应该是位于相邻的两大张,并且上下位置相对应的。假设在印刷时,印板上粘上了一个倒三角形的纸屑或者别的什么东西的话,是有可能出现这种漏印的。
图5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jpg

但是我还是有一个疑问:如果是出现上面所假设的情况的话,从人民币印刷的高精密度角度分析,这两张纸币的漏印处应该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从图片上仔细观察,发现并非如此(见图6的箭头处,上面的那张尾号为5的白色开口部分似乎更长一些),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疑点,或许就是这两张“错币”的“致命伤”。
图6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jpg

更巧合的是,接着博主又在网上发现了另外一张“错币”,一样的第四版10元,一样的三角形漏印图形,只是位置不一样。但令人吃惊的是,编号却非常近(见图7),从编号上看,他们所在的大张仅相隔35张左右,而且从三个尾数871、835、836来看,应该是在同一印刷批次。同一印刷批次,就出了三张“错币”,可能吗?!
图7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