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来了又走了,人们期待的奥运行情并没有如期出现,相反市场在低迷中残喘前行。在奥运会开、闭幕前后,倒是市场的一些新动向值得关注和回味。 冷与热。在奥运会的日子里,市场最大的特征无疑是邮局热,邮市冷。无论是“祥云”火炬传递,还是奥运会开、闭幕,各地邮局都不失时机地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不仅发行了多种个性化邮票小版张、纪念封等邮品,而且还适时推出了多款奥运纪念邮戳,为铭记这百年不遇的奥运时刻,集邮者和非集邮者,为了一票一封一片一戳,不惜彻夜排队,潮水般地加入到购邮的行列。一时间,邮局门庭若市,人流络绎不绝,人们热情似火,以至于排长队,凭号才能购买奥运会开、闭幕日邮票,创造了近年来新邮发售的奇迹。与之相反的是,邮市冷冷清清,人气严重涣散,价格跌跌不休,奥运行情亦化作了泡影。12元一套的“福娃”普资片在邮局热卖,被抢购一空,而同样的品种,7元一套在邮市里则无人问津。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冷与热的背后,说明了集邮文化价值的逐步回归,而这些年来邮市已成为了邮票的倾销地,成为了邮商自弹自唱、击鼓传花的炒作地,殊不知集邮者已逐渐远离了这块曾经令人无限着迷的地方。这一切,值得管理者、投资者和集邮者深思。 多与少。在现代通信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新邮发行量多,集者少,其后患无穷。2007年第二季度纪特邮票发行量日前公布,原本这个季节应该公布的是第三季度的发行量,不知为何又拖延了3个月,而这份姗姗来迟的发行量清单并没有给人带来任何惊喜,相反让人们对新邮发行政策“宏观调控适度从紧”产生了一丝怀疑。2007年前两个季度发行量的公布,我们就可以得出其上半年新邮发行量的数据:多枚套票发行量最多的是“孔融让梨”1148.65万套,最少的是“扬州园林”898.59万套。单枚套票发行量最多的是“邮储银行”1200.08万套,发行量最少的是“第六届亚冬会”899.74万套。小全张发行量最多的是“绵竹年画”949.95万枚,最少的是“内蒙古60年”879.96万枚。小本票发行量最多的是“丁亥年”609.88万本,发行量最少的是“孔融让梨”599.90万本。小版张发行量最多的是“丁亥年”280万版,发行量最少的是“石湾陶瓷”与“邮储银行”为150万版。尽管不能以偏代全,但2007年上半年纪特新邮的发行量与2006年同期相比有不少的增加,而它们在市场的表现也印证了这点,其大版票、小全张、小本票都在打折,几乎全军覆没,市场就是这样残酷无情,你不尊重它,它决不会尊重你,2007年年册高台跳水就是最好的证明,其实,单靠第四季度一两套邮票来支撑全年年册是不可靠的,也是不现实的。 最近,全国集邮联制订了2008年至2012年五年工作纲要,其中就有“加强组织建设,壮大集邮队伍”的章节,指出到2012年全国会员人数力争突破200万人,五年新增会员78万人,也再次披露了目前会员人数只有122万人,另外加上几百万人的集邮爱好者,那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新邮发行量还是太多了。而一些邮票堤内损失堤外补,发行多种版式,不仅没有减量反而总量还有所增加,供大于求,打折就在所难免。多与少的背后,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看来“从紧”远没有到位。其实,道理很简单,谁不遵循市场规律,谁就必败无疑。(张万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