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票价高开 小版撕着卖(张健初) |
发布日期:2004-9-14 11:46:00 作者:本站记者 新闻来源: 新闻点击: |
近期市场上上下下的波动,都围绕新品“邓小平”系列展开。其中小版先抑后扬,再抑再扬,成交量也呈波动形线状高低起伏。作为新问世的一款强势品种,在形式和资金上又得到了管理层更多关照,因此,其K线图阴阴阳阳波动,十分合理,也十分正常。不可理解的是,同是一个选题,面值较去年下降25%,发行量也严格控制在千万以内的型张,最低时成交价只有3.80元,跌穿面值不说,且下跌幅度高达36.66%,真是匪夷所恩。伟人邮票打折现象是老大难问题,集邮大众为此呼吁多年。新发行的“邓小平”型张,又重蹈“香港回归”等伟人型张的老路,不由让集邮大众对现行发行政策,提出更有力的质疑。
但在市场,“邓小平”小版高高低低波动不是亮点,“邓小平”型张严重打折也不是亮点,最吸引参与者眼球的,一是“邓小”单套票市场价,居然高出型张市场价;二是明明是4套邮票一版的“邓小平”小版,非要撕去上下边纸当准方连出售。“套票价高开”、“小版撕着卖”,这也成了近期邮市两大怪:
套票价高开。套票高开与型张低卖是相互映衬的。9月第一天,当500枚型张以最低3.80元价格悲壮跳楼时,同一个奇特现象也在市场出现,这就是单套票最高以7.60元的价格,在市场正式成交。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型张地位从来都十分尊贵,即便是1992-2001年间的许多垃圾品种,其打折幅度,仍与单套票同步。此次“邓小平”型张打折,并不在参与者意料之外,但单套票反其道而行之,单边上扬到型张价格之上,确实闻所未闻,也是新中国邮坛奇事。深入分析,单套票历史性地高出型张价格,原因在三个方面:其一,“邓小平”清一色小版形式,其市价曾高攀到40元以上,平均每套邮票10元左右。单套票是直接从小版上撕下来的,其价格自然要参考小版的市价因素;其二,目前市场出现的“邓小平”散张和单套票,多是由中国集邮总公司插朋流出来的,且不说插朋售价高低,仅就邮品(型张、邮票各一)本身而言,既然型张跌破面值了,那么无论如何,也要从单套票这里把丢掉的损失找回来。拆东墙补西墙,这是老话;其三,对于大多没有预订新邮但又放不下集邮的集邮者,发行方邮政窗口出售新邮的承诺无法兑现,只好违背自己意愿,选择在市场高价购买。“邓小平”单套票高出型张价格的反常现象,虽只是昙花一现,也不是行情主流,但其破坏性很大,牵引出参与各方对现行发行政策更多的疑惑。
小版撕着卖。为什么要撕?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不是邮票持有者,而是邮票发售方。“邓小平”只有单一版式,按常理,只要预订4套,就应该取到一枚印刷全张(方连),但发售方“严格”破版措施,预订户只能取到这种撕去上下边纸的准方连。疑问就出来了,好好的一款小版,预订4套就可以得到,发售方凭什么强行破版?集邮预订户赋予他们这个权力了吗?如果采取如此严厉的破版措施,能堵住市场上的小版货源,倒也罢了,但偏偏是,市场的小版不仅不见减少,反而越“破”越多。据网上提供的信息,仅北京邮市,每天流动的小版量,就高高在万版以上。这不由不让集邮大众提出更严厉的质向,当真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有趣的是,目前市场上这种准方连的市价,约定俗成在17元左右,这也恰好是“邓小平”小版价格的一半。这一半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一个等级层次,这个等级层次,就是集邮者与发售方之间的差距,前者恰恰是后者的一半。
与“套票价高开”、“小版撕着卖”两大怪现象出现的同时,“邓小平”小版热炒,也没有带动其它港澳小版、三地折等相应上行。同是一个选题,市场表现如此参差不齐,解释只有一个,就是发行方的偏激政策,越来越伤透参与者的心。而邮市前景,也因此越来越让人感到优虑。
来源:信息早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