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新闻广告 广告位招租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邮卡专版 > 正文
 
对几套国旗国徽邮票的赏析
发布日期:2004-9-13 13:42:00  作者:本站记者  新闻来源:   新闻点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由曾联松先生设计,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在1949年9月 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在新中国邮票史上,已有多枚邮票展现过我国国旗。   新中国第一套展现国旗的邮票是 1950年7月1日发行的表现开国大典阅兵式宏大场面的纪4《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五星红旗在毛主席正面像的后方,旗杆略向左偏,旗帜高高飘扬,很好地平衡了票面右下方的阅兵式场景。整个票面的明暗关系和刷色均处理得较佳,整体感觉十分和谐。在1980年建国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中,该套邮票被评选为最佳纪念邮票之一。而第一套以国旗为主图的邮票则是1950年10月1日发行的纪6《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一周年纪念》,这也是首套采用胶雕套印工艺印刷的邮票。邮票全套5枚,同图,只是边饰刷色有所差异。邮票设计十分简约,红丝带与和平草言简意赅,纯底色和无边框构图突出了国旗的庄重大方,文字的布置和下边饰的设计很好地协调画面,整体渗透着一种大气之美。   J.4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第一组)是另一套以国旗为主图的邮票。邮票采用影写版印刷,全套两枚。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重心落在票面黄金分割点上,在62mm×26mm的票幅上分外夺目。发行于 1979年国庆日的这套邮票,第一图以蓝天、白云、彩虹为背景,一派清新气息,显示出了设计者所说的“‘文革’结束,暴风雨刚过,雨过天晴”的气象。第二图以长城和山岳作背景,各元素的层次和虚实处理出色,彰显国旗的庄重,观者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从设计和印刷来说,此套邮票堪称国旗邮票中的精品。在 J.10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第三枚邮票中,五星红旗布置在票面上方,泰山和群鹤营造出一远一近、一深一浅的景致,以较强的时空感表现出国旗的神圣。美中不足的是,旗帜姿态较为呆板,整体欠缺质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清华大学的专家集体创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经中央人民政府第八次会议通过,于1950年9月20日正式向全国公布。   第一套展现国徽的邮票是1951年10月1日发行的特1《国徽》。限于当时的邮票印刷水平,邮票采用了单色雕刻版加胶印底色工艺,没法在色彩上还原国徽的风采,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但其简洁的设计和细腻的雕刻,使邮票经历岁月的沉淀,仍让人回味无穷。1959年10月1日发行的纪6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二组)再次以国徽为邮票主图。全套4枚的邮票分别以不同的底色展现国徽,无框的设计使邮票整体较为舒展。邮政部门克服了国徽颜色层次多,对工艺要求高的难关,以胶版印刷,较佳地在方寸中还原了国徽,其印刷水平和效果在当时都属上乘。   由卢天骄设计的 J.4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第二组)则选用了较为缤纷的底图,但色彩和图案的搭配繁而不乱,很好地烘托出国徽庄严的形象。邮票的同图小型张,票和边饰图案有机结合,两者很好地融为一体。庄重的国徽,多姿的彩带,活泼的单线花纹和稳重的压角印章,使得国庆节的喜庆气氛欲然纸上。1998-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显示了设计者设计理念之巧,国徽和花饰有机结合,巧妙地塑造了一个“ 9”字,带出主题。花饰的布局上轻下重,很好地平衡了主图下端的缺口,构图稳重,加上高贵典雅的用色,使邮票经久耐看。   随着我国邮票印制工艺的进步和印制水平的提高,设计者越来越少地受到硬件的限制,邮票能更佳地还原图稿,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国旗国徽邮票亦愈加精美。我们有理由相信,即将诞生的《国旗国徽》邮票将以更佳的设计和印刷水平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朱启明 来源:中国邮政报

楠炲灝鎲℃担宥嗗珣缁夛拷
    匿名发表·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上一篇:九月邮市迎新而上(独行客) 下一篇:热品点评(刘楚)

相关新闻

 

焦点图片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9月8日磁卡行情报价(

最新资讯

·金价反弹馅饼还是陷阱?理财师:近期具
·9月25日集币视点(本站专稿)
·地球上最为奇特的动物 
·女人在婚姻中需跨越的几道坎 
·女人在婚姻中需跨越的几道坎 
·梦幻岛酒店告诉你什么才叫奢华
·明星股民踩中雷曼地雷 李嘉欣亏掉一个
·4300年的英国“巨石阵”之谜被破解(图
·秀美迷人靓妹妹
·极致美女林娜 [13P] 

经典美图

4300年的英 秀美迷人靓 极致美女林
美女自拍写 过瘾!你能 孙菲菲最新
闭月羞花 百年成妖, 售楼小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