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会走上灭亡之路吗? |
发布日期:2004-8-26 6:06:00 作者:本站记者 新闻来源: 新闻点击: |
邮票会走上灭亡之路吗?
邮票会走上灭亡之路吗?正直
我在炒邮网上和众多的邮友讨论这个问题,也许不合适宜,甚至会遭到对邮票看好的朋友们的怨恨,但我是为了朋友们不再把更多的钱扔在这个无底洞里才这样做的。对那些现在不能理解我的人,我只能对你说声;对不起。 我们这些炒邮者和邮票投资者都是中国集邮事业的推进者,但坚持到今天的炒邮者和投资者却大多都是投资的失败者。因为你可以扪心自问;挣着钱了吗? 自1997年的邮市高潮至今已有7年半的时间了,这个期间,邮票的一次次的反弹,力度却越来越小,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少。虽然中国邮政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它却已经无法挽救这个奄奄一息的病人了。因为它已经病入膏肓;行将死亡。因为这是大势所趋。 中国邮政的圈钱之心就和中国的证券市场一样,但证券市场不会死,而中国邮市却是必死无疑。因为证券市场跌到一个低价格的时候就有了投资的价值,(我的意思是:当五元钱的股票每年能分给你三毛五毛的红利时)而中国邮票就是跌的再低也毫无意义。(大量的打折票就是例子)世界上的股票市场能够几百年来至今昌盛不衰,而世界上的邮票市场却一个个的都已经走向灭亡就是例证。难道中国的邮票市场就能例外吗? 邮票为什麽都会走向灭亡呢?为什麽就连中国最经典的炒手们、几年来也难以在中国的邮市掀起大的风浪呢?回答很简单:因为邮票的价值已经没有了遐想空间。如果连遐想的空间都没有了,它又怎麽能有升值的空间、炒做的空间呢?所以我认为:再在邮票里坚持下去,就如同得了癌症,只有慢慢等死。所以我们不应该再做中国邮政的玩偶,应该当机立断;放弃邮票,另寻途径。 本人在邮市里也混了十几年了,但做为一个投资者并不成功。97年投入40万元,最高时市值也曾达到200多万,由于看多,最终清仓时只剩下100万。几年来也参与了几次邮票的反弹,但输多赢少。如今手里还剩下的几十万就是我最后搏弈的资本,所以我现在非常谨慎。正所谓:不见兔子不撒鹰。 放弃了邮票,我们这些邮票的投资者和炒邮者去做什麽呢?这是我自2002年以来一直在思索、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我是为自己而思索)我们这些炒邮者和投资者大部分是手不愿提、肩不愿扛的人,只知挣钱,而且还要快而狠。所以想给我们这些人找一个适合的场所就有难度,真是有难度。因为这些人都是在那;比中国股市更加残酷的中国邮市里混过的人。。。。。。总之在对邮票的观点上,但愿我们能够取得一致。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新品种,但愿它能成为邮币卡之后的又一条财路。 我对上市公司实物股票的调查与分析: 一 :我为什麽至今不进入? 2003年初,自这个品种在卢工市场一亮相:一年零八个月以来,我观察它、调查它、注意它。现在我已经和他们之中的一些人混的比较熟悉了,但我却始终不买他们的东西,因为他们给我的印象是:没实力、没魄力、没能力的一些人,唯一使我信服的就是他们能够看中这个品种的眼力。对于他们是否能把这个品种运做好,我非常怀疑。 我不买他们东西的第二个原因是:价格上的水分太大,如果你按照大江南报纸上的价格买进,就会把你套死了。我曾经给一些在大江南收藏报登出广告的人打电话询问价格,比如有的品种卢工这里卖100元,外地只卖80或90元,可是还有更多的人没有登出广告,有没有可能在他们的手里只用60或70元就能买到呢?在这里,我有一个问题始终搞不清楚:据我所知;主要的实物股票的供给源在上海,可为什麽外地却比上海便宜呢?我不愿意做这个冤大头,所以就是在他们交易最旺盛的时候,价格直线上升的时候我照样不买。 至今我不买他们东西的第三个原因是:这个品种至今参与的人还很少,据说全国也就是有2000人左右。这样冷清的市场一旦进入,我又如何退出呢?虽然这个品种的升值和炒做潜力巨大,但不成势的市场会增加很多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我不想做市场发展的奠基石,我只想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捞取我的利益。这就是我写这个分析报告、并把这个市场的真实情况介绍给大家的原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