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又时闻放货声,集邮公司正是不甘寂寞,不但放出属于销毁之列的1992年至2001年邮资票品,而且还放2002年至今的邮资票品,市场因此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动。更为可悲的是,重创了30亿邮票销毁带来的利好,重挫了集邮者和邮商逐渐恢复的信心。看来,依靠30亿邮资票品大销毁来达到堵住货源的目的难以彻底实现,笔者不得不深思,说到底靠销毁来堵住货源,实质还是治标不治本。
将被销毁的30亿邮资票品来自全国各地,谁敢保证不漏网丝毫?且允许留下的本省题材邮票,谁敢保证其全部用于正当途径?惯打擦边球者能不抓住这天赐良机从中渔利?不少集邮公司正儿八经创利力不从心,但搞起歪门邪道中饱私囊来,却能大显神通。以他们的经验从销毁中发些小财岂不小菜一碟。以往的销毁中确有此事发生,现今也时不时放出1992年至2001年邮资票品来,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长期以来存在的放货问题,就以目前现状来说,要想根除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邮政内部存在着管理漏洞,邮政内部为了自身利益放纵了这种违法行为,致使放货行为屡禁不止,愈演愈烈,长期风行。
放货的危害是极大的,首先这是“官”与民争利,显示了如今的邮市处于不公正的竞争之中,“官”商仰仗自己邮政的角色,手握第一手邮资票品的特权,转手之间赚取巨额钱财,坐享暴利,套死邮民。“民商”怎能抵挡得住“官”商们放货的洪流?只有那所谓的脑筋活络者,夹缝中求生存,成为放货的帮凶,分得小羹一杯。其次是放货严重损害了“中国邮政”的金字招牌,扎根于千百万邮人心中的“人民邮政为人民”的理念,逐渐被砸得粉碎,邮政出邮票圈钱逐渐成为邮人共识。放货造成的损失在短期内是难以弥补的,邮政的所作所为得不偿失呀!
由此看来,要想堵住放货的源头,就得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南,树立起维护集邮者利益的观念,要加快改革邮资票品发行体制,要加速各级集邮公司从邮政剥离的进程。要提高邮政人员的法制观念,加强对邮资票品的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纪人员,并及时公布于众,以起警示作用。只有这样一心一意为千百万集邮者服务,敢于管理,勇于惩恶,标本兼治,才能堵住放货的源头,造福于天下邮人!
来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长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