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市场浅析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不知不觉间,1997年的大顶已经距离我们整整7个年头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1997年中国邮市见顶后的七年里,无数的集邮者流着泪离开了这个市场,多少弄潮资金流着血撤离了这个市场,能够在这个市场中留下来的都是精英,他们无论是通过什么渠道,方法,都找到了自己生存下去的路;能够在这个市场中留下来的,还有那些真正的集邮者。他们是撑起这个市场的脊梁。七年的熊市让他们更加坚韧,尤其是今年年初的406好文件,更让他们看到了邮市的希望,今年春季的邮市出现了从JT,编号到编年型张等各领域不同程度的上涨,我的感觉这种上涨是这些精英和没有放弃集邮的集邮者的增量资金所为,这也是七年熊市的第一次真正的萌动,我觉得只有正确判断这次萌动的性质,才有利于我们更加清醒地来判断这个市场。
对于这次萌动,我觉得用以下三句话来概括比较合适
1,它初步探明了下跌连绵不绝熊市的底部
2,它吹响了价值挖掘的号角
3,它是中国邮市17年大牛市后7年大熊市的拐点
最为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在此之前集邮者越来越少,在此之后集邮者越来越多。一个市场走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和资金逐步会聚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需要坚实盘底,稳健启动,加速拉升,直至疯狂死亡的过程。
我对今年春天以来的行情,初步判断为反复坚实盘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直接表现为资金的缓慢流入,参与人数的陆续增加,市场表现就是热点的间隔性,不稳定性和不扩散性,这还只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风险就是急燥和过分持重的经验主义,反复高喊迎接大行情和言必1996,1997如何如何都是这种心态的直观反映,无论是大资金的运用者还是小资金的参与者,我们应该看到现在这个市场的参与各方越来越理性,心态越来越成熟,几倍10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暴利那是市场不成熟,投资者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在一个参与心态越来越成熟的市场里,在目前市场资金并没有形成量的裂变的现过程中,1997年那样呼啸的行情不是那么容易就爆发的,理论上的大势向上并不能回避选择品种错误和买进价格错误的风险,而且,即使在大牛市里,也有暴利之后要出局的理念。所以春季行情中精英们打了漂亮的翻身仗,真正被套在高位的是“死多头”。
相对于春季行情的行云流水,销毁带来的脉冲式行情显得局促而准备不足,由于销毁邮票消息,引来场外一定资金和集邮者的参与,但是同时,春季行情中没有及时出局的投资者显然也有部分选择了出局,现在局面的上下两难实际上就是销毁行情究竟带来多少资金的问题。
如果资金量大,当资金量远远大过今年上半年行情的时候,直接表现就是不间断的逼空以后的震荡盘升行情,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种直逼春季高点而一举跨越,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版块在现在的低位揭竿而起,让市场充分感受市场的律动。
如果资金量相等或者是小于出局的量,那么就是维系现在的价位甚至于若干暴利品种在高位找到“替死鬼”而已,鉴于出局的多为经验老到,游刃与市场多年的资金,而新入场的多为新资金,因此出局资金在没有确切证据判明市场方向之前是不会轻易有所举动的,即便是现在市场内长线运作资金,因为操作品种已经有了150%以上的上涨空间,再度上涨也需要资金和人气的支持。
从现在邮市面临的时间段来看,8月并非新邮集中发行期,今年的新邮也并非能够大压邮市大盘的重磅炸弹,因此在刚刚形成的井喷高点前裹足不前,既不是盘整消化的问题,也决非一句“虚势迎新”所能搪塞了得,说到底还是市场里的后续资金不足,“虚势迎新”不是战略问题,而是战术之举,缺少资金的市场遇到再精彩的演出也只能看戏,相信谁也不愿意唱独角戏,对不对?
值得格外注意的是我们外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窘迫,美联储的不断加息把中国股市逼到了暴跌的死胡同里,加息不加息对投资市场的影响大得不得了,如果我们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拿个几万十几万参与邮市,加息的影响可以不用考虑,但是对于几百万,甚至拆借资金来说,加息就意味着他要承担更大的风险,特别是作为一个加息周期的市场,理论上来说就是一个资金收缩的市场,对于投资市场而言就是一个没有牛市的市场,对于邮市的影响需要考虑。另外随着股市指数的接连大幅下挫,股市对于场外资金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加大。对于刚刚入场的新资金来说,凉爽的秋季资金面上并不一定宽余。
来源:中国投资资讯网 作者: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