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T《甲申年》:造型精巧,色彩亮丽,票幅大方,印制精致,喜庆祥和的气氛跃然纸上。“猴三世”的闪亮登场使大家对第三轮生肖邮票充满期待。
2004-2T《桃花坞木版年画》:“甘蔗没有两头甜”,注重局部的描画难免削弱了对整体的展现,本可借小全张边饰弥补不足,只可惜又重复使用素材。
2004-3J《邓颖超同志诞生一百周年》:邮票版式的风头盖过了邮票本身,引发了一场关于版式的广泛讨论并拉开了邮局全张票版式改革的序幕。邮票的设计流于程式化,缺乏亮点。
2004-4J《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一百周年》:邮票简练大气,独树一帜。崭新的设计语言阐述了汉字文化的内蕴,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设计模式为邮票设计注入了鲜活的元素。
2004-5T《成语典故(一)》:以夸张传神的人物造型和情景交融的构图表现四则故事,使邮票别具一分古韵,但“画中画”的布置反倒弄巧成拙,使画面略显生硬。
2004-6T《孔雀》:邮票从图名到票图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传神的描画,浪漫的色调,设计者笔下雍容华贵的孔雀叫人着迷。
2004-7T《楠溪江》:水墨画下的楠溪江渗透着空灵秀气的美,但元素的处理和协调缺乏新意,邮票难免在越来越普遍的连票中沦为平庸。
2004-8T《丹霞山》:“满雕”技法的运用别出心裁,但浓密的雕刻线条和厚重的色调相混合,给人沉重的压抑感,是风光题材邮票的大忌。
2004-9J《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二十周年》:以“开”字构筑起的高楼寓意发展,借题词作点题,这样的设计思路未免陈旧,实难与开发区的飞速发展相匹配。
2004-10T《侨乡新貌》:“新貌”二字不应只停留在票名上,而应该通过邮票画面表现出来。只顾环境气氛的营造而忽略了“新貌”的展现是邮票最大的败笔。
2004-11T《司马光砸缸》:憨态十足的木版画人物造型,轻松亮丽的色彩搭配,加上对情节准确的定格,邮票出色地还原了故事。邮票与边饰结合的小版张设计独具匠心,发行日期的更改更是锦上添花。
2004-12J《中国新加坡合作———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十周年》:邮票设计清新亮丽,富有时代感;元素处理巧妙,有以小见大之效。仓促间有如此上佳的设计,实属难得。
2003-13T《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设计者对素材提炼和概括的功力令人折服,但缺少了原版画的大面积铺黑,作品犹如欠缺了灵魂。对“宏村”两枚邮票的表现缺少变化,略显单调。
作者:朱启明 来源:中国集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