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炒新是对集邮前景没有信心的表现(李锡平) |
发布日期:2004-7-30 9:28:00 作者:本站记者 新闻来源: 新闻点击: |
作者:李锡平
邮票市场的投机炒新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七年,第
二阶段是一九九七年至现在。这两个阶段同为炒新,但性质却不一样,笔者认为弄清楚它
们的区别,对于指导集邮爱好者集邮及投资都十分重要,而对于国家调整邮票发行政策,
引导集邮事业及集邮投资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更显得重要。
在第一阶段中,人们对集邮前景充满信心。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闲余资金快速增多,再加上经济投资渠道的相对匮乏,人们把大量资金开始投入纪
特邮票这块尚未开发的黄金处女地,因为在这块宝地上,有珍稀上乘的“黄山”、“梅兰
芳”等老纪特,有千载难求的文票和编号票,有人见人爱的“四大名著”和“西厢记”,
更有人见人爱的第一轮生肖龙头俏金猴……虽然九一年之后稍有回软,但人们的狂热追捧
最终还是把这些东西连带着几乎所有的邮品都炒上了天,以为邮票将会就此永远保值增值
,一味向上永不回头。于是出现了九六年的“浦东”、“壁画”型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溢价十几倍,九七年的“潘天寿”版票一出来就上千元……而邮票发行的决策者们也以为
“天上掉馅饼”的年成已经到来,更把眼光盯住了香港回归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终于使“集邮爱好者”们知道了邮票原来并不是他们所想像的那么一回事,这些“集邮爱
好者”们当中有贪心者,也有动机纯洁者,却发现一概都上了当,中了圈套。于是,从九
七年开始,投机炒新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集邮爱好者”们不断的“用脚
投票”,对老邮和新邮全都不再感兴趣,九七年号称一千八百万之众的集邮爱好者迅速锐
减到目前的不到一百万,只剩下了一些“爱邮没商量”的坚定分子还在守望,再就是一小
部分输得很惨而又不甘心的人在瞪着血红的眼睛盯着新邮寻求翻本的机会。每一次炒新都
是纯粹的赌博,每一次买入都是为了卖出,人们对邮票已完全失去了信心,邮票就像是瘟
疫一样被扔过来抛过去……邮票价格更是每况日下。而邮票的发行者,却还没有及时的意
识到这一点,一九九八年还在继续加量……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一九九九年之后虽然开
始了减量,而且二零零二年、二零零三年连续两年大幅度的减量,竟然还会到今天这么一
个艰难尴尬的地步,会给自己的下一任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
如今,投机炒新还在某种程度上某种范围里继续,百分之九十九的老邮民仍然被高高的搁
置在“天花板”上,真正的集邮爱好者依旧对邮票望而生畏,这表明绝大部分人仍然对集
邮前景没有信心。国家邮政局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打折编年票能
不能最终全部回归面值;香港回归金箔小型张的套牢噩梦能不能逐渐结束;以03小版为风
向标的短腿邮品将何去何从,能否就此保持稳步向上的长久势头;新一轮生肖赠送猴(俗
称“小黄猴”)的发行量会不会再一次使邮人绝望;管理层抑制炒新的政策能不能长时期
的无条件的坚持下去……摆在新一届邮政领导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很重……只有从根本上解
决了这些问题,才能逐步招回流失了的集邮大军,真正迎来中国邮市的“柳岸花明又一春
”!
来源:中国投资资讯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