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邮市这个歇夏期,没有特点就是它最大的特点。回过头来看今年夏季行情,两句话可以概括:上行软弱无力,下行动力不足。以“青铜器”小版为例,6月下旬再次启动时,从41元上涨到46元,经过近两个月的折腾,目前市价仍然在45元左右。另一款“毛泽东”小版表现略强些,从42元一路上涨到56元,但公认是2004夏季的个别现象,并不能代表邮市大盘的整体表现。而前期龙头“甲申猴”大版,启动前为64元,绕了一大圈回来,依然是64元。即便这样,2004夏季邮市仍可圈可点。通常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04夏季邮市虽往上表现一般,但至少没有破位下行。这种上不上下不下的胶着状态,尽管场面上不好看,但多少还维系着一些人气,而这些人气,会如星星之火,一旦条件成熟,立刻能形成燎原之势。这一点,恐怕是2004夏季邮市最值得称道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2004夏季邮市起伏变化,与管理层政策变化息息相关。6月下旬的行情启动,其动力来源于管理层大规模销毁1992-2001纪特邮票的举措。之后每一次市场异动,或多或少都与政策关联。严格地说,目前邮市依旧是一个政策市,2004夏季邮市能从头至尾支撑不歇夏局面,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政策面坚定向好的态度,这也是凝聚人气的有力法宝。除大规模销毁库存邮票外,歇夏期内,管理层仍在有序落实相关政策,如派员深入地市听取各方面对2005新邮预订方案的意见,如责成各省局认真核查各地市上报的纪特邮票库存数据,以及加大惩处力度,严格堵截新邮违规流向市场漏洞等。对于邮市,对于集邮大众,好邮票不如好政策,好政策不如好行动,发行方高温不“歇夏”,市场自然也会做出积极回应。从这个层面,正是管理层加大相关政策落实力度,才减缓了邮市一年一度的“歇夏”步伐。
2004夏季行情的龙头,依然是新发行的一些邮品,如“八仙过海”型张,如“雅典奥运”小版等。其中“八仙过海”型张期货价最高曾炒到16元以上,而面值6.40元的“雅典奥运”小版,一度更高开60元上方。为此,不少市场人士表示极大愤慨,更有邮友在网上发出倡议,呼吁参与各方联手,共同拒绝新邮炒作。但平心静气想一想,如此不温不火的市场,要有效激活,除了炒作新邮外,也确实没有其它杀手锏。最起码,新邮炒作轰轰烈烈,能落个场面上好看。但行情最终走不上去,祸根同样还是新邮炒作。“八仙过海”型张从16元落到12.50元,“雅典奥运”小版60元跌至50元下方,另一款“奥运”普资片更是从9元左右直线滑落到后来的2.40元,同样也拖累了大盘上行的步伐。此外,“新邮”频出变为“新小版”频出,也对市场形成了一定压力。8、9月两个月,分别有“人大50年”等6款小版相继推出。“邓小平同志诞生100周年”虽只有一个版式,但也设计为小版。“人大50年”与“国徽”的大版,与小版基本相似。立秋之后,邮市再度歇夏,与此有很大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