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一叶
在歇夏期里突然袭击式地销毁30亿邮票的利好给了市场一个惊喜,市场大部分品种的价格上了一个台阶,交投活跃。但近期在密集新邮发行到来前,市场又陷入僵局,有些患了利好依赖症的感觉,似乎没有利好市场就失去方向了。
客观地说,邮政新的一届领导班子刘安东局长上任后,做的工作是踏踏实实的,从406号文件落实邮票贴包裹到封库存再到销毁,是不同以往说了不做的作风,而是做在前面,市场也给予了积极反映,打折品种逐步减少,市场底部抬高,炒新邮现象有所遏制,前期邮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升,集邮爱好者的信心有所恢复,市场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市场七年的低落不是一个两个利好就能解决的,大病初愈恢复也需要时间,消灭打折票,行情向好,集邮事业发展都要有个过程,政策的急功近利和市场的急功近利都容易出问题,现在需要的是政策的真正落实,踏踏实实的工作,市场的稳步向上。
一、 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销毁要“三公”,公开销毁品种销毁数量,尽量让大众公平得到准确的信息。在新邮预订,新邮销售等环节都要执行“三公”原则,这是一个市场存在的根本,也是市场繁荣的必由之路。
二、 恢复邮票的使用功能,全面落实邮票贴包裹等政策。邮票可以贴包裹在有些地区还没有落实,宣传更是欠缺,邮票的邮资凭证功能只有在使用中体现,8元面值的邮票可以用才是8元,不能用只是花纸片,国家的权威性和形象都受损。多发的邮品也通过消耗来达到供需平衡,不至于市场严重打折,邮票的宣传教育功能也可以体现出来。
三、 邮在发行期内不能高于面值和低于面值销售的问题要切实解决。从最近国家邮政局的政策导向上看,是不支持市场炒作新邮的,从《红十字》邮票破版销售,《孔雀》小型张要拆封,封皮标签等要回收上缴等措施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国家邮政局也早有规定,《关于邮资凭证发行问题的若干规定(试行)》第五十九条 :“邮资凭证中的纪念邮资凭证、特种邮资凭证在邮政窗口的出售期为一年。在出售期内的纪特邮票及其他邮资凭证必须按面值或规定的售价出售,不得加价或降价。”规定早就明确了新邮炒作是不符合规定的,现在只是没有很好的执行。下一步邮政应该要对新邮炒作问题出台一些具体措施,比较有效的措施是首先在北京上海等大邮票市场禁止炒作发行期内新邮,让新邮在集邮柜台和邮政窗口公开平价销售。此举可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集邮队伍中来,以新促老,笔者就见过一位因为别人送他几张新的邮资片后,他就到邮市花几百元配齐了全套邮资片,以老带新,老邮涨了,关注预订新邮的人也会多起来,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最后达到邮政,市场和集邮爱好者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公开平价销售新邮和邮资封片同时树立了邮政的新形象,宣传了邮政的各种业务,使邮票发行成为邮政不花钱而且赚钱的广告。
四、 监督落实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言必信,行必果,“官不与民争利”,说到做到,做就彻底做好不要半途而废。比如最近几个月是新邮的集中上市时期,五十九条执行落实好了,新邮的投机投资者因为新邮要一年或半年才能上市,就要考虑机会成本,新邮投机炒作就可以比较有效地抑制住了,市场资金和后续资金就会选择前期邮品进行投资,老的涨了新邮就不愁卖不出去,良性循环行情才能持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踏踏实实做好日常工作,诚信经营,这就是最大的利好,时候到了不喜都不行,反之惊过之后未必是喜。
来源:中国投资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