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抱怨最多的,就是各地的瓜农,指望气温一日高过一日西瓜能卖上好价钱,却不料台风一场接一场席卷城市上空,暴雨也一场接一场倾天而下,温度上不去,西瓜也卖不上价钱。撑一把雨伞守在瓜堆前,瓜农只能左一口右一口唉声叹气。
进入歇夏期的邮市,也很难找到“夏”的影子,相比于往年,市场出摊率每天都高高在75%以上,来邮市或试探建仓或搜寻机遇或打听讯息的,熙熙攘攘,人流不断。从六月下旬夏至到现在,差不多一个月了,市场局部一直保持充满激情的活跃。回过头看看,《毛泽东》后发制人,由最低30元上翘到最高56元,超出《青铜器》,成为2003小版的新领军品种;“世界杯”小版改暗庄为明庄,从北京到上海,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普资片“中国奥运20年”也借雅典奥运之风,在邮市掀起新一轮热浪。邮市热点相互轮动,市场人气此起彼伏,这也是歇夏期历史上少有的特殊现象。
邮市迟迟不愿意进入歇夏期,最坚强的后援团,就是邮票发行管理层。近一两个月,管理层利好措施也如夏日暴头雨,刚刚一场过去,接着一场又过来。特别是选择农历夏至前后进行库存邮票战略性销毁,虽只是前期政策具体实施,朦胧利好具体兑现,但所起作用,则强大而深远。这也是邮市运行大转折的激活点,人气因此重归,资金因此再聚,歇夏期也因此多了许多凉意。
尽管如此,夏天之后还会有个更怡人的秋。一方面,京沪两地“小”邮市不断升温的人气,将通过种种渠道,渐渐从大中城市渗透到边远地区,从投机者、投资者影响到收藏者,从而形成波澜壮阔的“大”邮市;另一方面,处署前后连续推出的三个小版“雅典奥运”、“邓小平”、“华南虎”,带着决策层对市场更大的倾斜性,必然引发市场新一轮激情。站在宏观高度,目前邮市不歇夏,只是大战役的预演,到真正行情爆发,之间还有一波三折,从时间上判断,要到十月深秋。
夏天之后肯定还有个更怡人的秋。
来源: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