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炒新”是否空话一句? 长 弓
邮政法规明文规定不能“炒新”,不少有识之士也主张不能“炒新”,邮政当局也不断申明不能“炒新”,各地邮政部门也制定有禁止“炒新”的具体条款。近来邮政当局有关人士又发表了不能“炒新”的言论,竟然引起邮坛轩然大波,赞同的少,声讨的多。“炒新”意为炒作发行期中的纪特新邮,在上有规定,下有支持,且各方深明大义的状态下,“炒新”却从来没有停止过,“禁止炒新”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请看今年第一套新邮发行后,《乙酉年》小版张面值4.8元,已被炒到23元,身价暴涨5倍。《乙酉年》版票面值19.2元,也被炒至35.5元,身价暴涨2倍。令人更为可悲的是,《乙酉年》尚未发行之前就已有炒作的期货价。这一切是否预示着今年“炒新”的态势依旧,还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说的不动真格,干的仍然那么干!你唱你的曲,我弹我的调,互不干扰,相安无事,多么和谐!
“炒新”的要害是危害广大集邮者的利益,危害邮政部门的利益,危害邮市的生存。其实这个道理绝大部分人都明白,邮政当局更明白,所以他们需要不断地发表反对“炒新”的言论,以便让人们知道他们代表着正义,他们是反对“炒新”的,“炒新”现象是下边的个体邮商所为。但他们并不出台遏制“炒新”的措施和办法,甚至有默认下边“炒新”之嫌,笔者认为将纪特新邮发行期由一年缩短为半年,就对邮政当局的心态作了最好的注解。也许他们是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真正实践者”,对“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作出新解,不惜违法违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顾违法乱纪,只要能完成经济指标就行。将一个好端端的邮市,变成违规违法者冒险的乐园,将一个集藏者拾遗补缺的市场,变成击鼓传花的游戏场。
反对“炒新”并不在于调子唱得多高,只要改革纪特新邮发行政策就能奏效。如果将纪特新邮发行纳入邮政通信渠道,保证首日及发行期内邮政窗口敞开销售,成套单枚任人选购。凡经营集邮业务的部门和个人(包括各级集邮公司),都可以代售纪特新邮,一律享受同等的经销折扣,发行期内不准低价或高价销售新邮,看好哪套邮票你可以多进,超过发行期就可以随行就市销售。这样就是有人想“炒新”也炒不起来,因为失去了“炒新”的基础和条件。
笔者热切地盼望邮政当局宣传“炒新”的危害,但不唱高调;热情地等候纪特新邮回归邮政窗口,但不装样子;热心地希望看到“禁止炒新”的实现,不再是空话一句!
大江南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