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献礼:中国邮市参考
祝愿2005年的邮市能够沐浴在春风里,映照在阳光下,繁荣在花簇间,美丽在彩虹中,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健康幸福,收获友谊!
历史学上,比较乐观的观点认为,现阶段的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复兴时期,是历史上的第三次文明高峰,即春秋战国造就的秦汉盛世,五代十国后的大唐盛世,现阶段则是经过宋元明清人性的泯灭,到现代人的自由民主精神的奔放而造就的全新的兴盛时期。
盛世兴收藏。邮票由于先天性地直观记载了历史的发展,是仅次于国家货币、只允许国家发行、带有等同于货币的面值的有价凭证,是浓缩了的艺术创作精品,且通常是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重大事件等在方寸之上的精彩再现,被称之为“国家名片”,从而成为新一代新兴收藏品的宠儿。
邮市,承载着印以时代烙印、本身具有一定价值的邮票,同时又由于时代的发展而具有了投资属性,从而使具备了文化和商品的双重属性的邮票,成为邮市乃至经济时代的骄子。
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港澳回归、申办奥运、加入WTO、抗击非典、载人飞船的发射等,无不昭示着中国在世界上的显赫地位和强大的实力。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巨大的民间储资、负利率时代的来临等等,使得邮市具备了再次成为引人注目的投资市场的客观条件。
一、政策影响下的中国邮市
在邮市,由于掌握着原始货源(投资筹码)的管理层,同时又具有制定邮市发展政策的权力,而邮市的实物交易、没有大盘指数等特点,使得邮市上政策的威力远远大于政策对股市等资本性、信息化投资市场的影响。因此,邮市上历次大行情和大调整,政策面无一例外地发挥了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释为,目前邮市最主要的系统风险来自于政策。政策可以把邮市变成疯熊,亦可把邮市变成疯牛。
自2002年下半年至今的近两年时间里,政策面的活跃程度是空前的。面对低迷已久的邮市困境,一个个利市政策逐步出台:国家邮政局提出以“传播文明,诚信服务,面向市场,健康发展”为集邮业务十六字指导方针、取消“邮资已付”戳、新邮持续的减少发行量、取消县级集邮公司等等。但邮市总体上依然萎靡不振,邮市的表现是对利好的置之不理,且从中分离出利空因素,使得市场一跌再跌。2004年伊始国家邮政下发了国邮2004(406)号文件《关于国内包裹纳费方式等问题的通知》,为寒冷已久的邮市吹来一股强劲的暖风,邮市摆脱了多年的沉寂。这有可能是中国邮市走向新的发展时期的转折点。
现在市场面临的问题是:政策是否能够持续地扶持邮市健康、有序、稳步地发展?从邮票可贴包裹、破版销售新邮、对92年至2001年邮品封库、进而销毁等直接政策,和邮政治理打折票的坚决态度、有力的措施,加之根治市场炒新顽疾的手段,以及一些基本面上的变化来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邮市的政策面是呈良性发展的。
5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刘格文、蔡臧的文章《猴年邮市演绎激情》:“国家邮政局有关培育、扶持邮市的政策不会改变,今后还会继续出台有利于邮市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改变国家名片长期打折的被动局面’这一目标。封存后的后续动作将是又一次大规模的销毁行动,也可以活跃邮市。邮政部门政企分开、主辅分离等改革措施也将推动邮市的良性发展。我国已经步入负利率时代,更多的闲散资金要找出口,收藏品市场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邮市持续升温面临难得的机遇。”
二、逐步市场化的邮市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讲,政策支持邮市的发展,以及加快完善邮市市场化制度是历史的必然。当前,国际上邮政体制改革的大趋势,已使中国邮政面临最后的抉择,中国邮政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体制改革已是势在必行,这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邮票发行体制与经营体制根本的转变,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政企分开将会使中国邮政直面市场,而长久在政策影响下的邮市,将会逐步市场化。政企分开之后集邮公司的运作市场化,加之新《邮政法》即将颁布实施,将使邮市逐渐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
同时,管理层的政策措施在逐步面向市场,在向着市场规律的方向发展,政策调控市场的能力也在逐步加强,比如4月23日,由于市场连日调整幅度较大,且恰值“非典”疫情有可能扩大,管理层即适时地公布了封库的消息,刺激市场向上到一个合理的价值区间。又比如,2004年邮票的发行量呈增量趋势,但这个幅度较小,考虑了市场的接受程度,不会出现91年小型张1300万,92年小型张一下子增至2000万以上的大跃进式的发展。6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记者招待会,称中央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实施,已经取得了七个方面的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已得到抑制,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6月25日,管理层旋即公布对1992年至2001年的库存邮票进行销毁,显示管理层抓住机遇的意识大大加强。
这些都说明了管理层逐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适应市场发展,顺应经济规律,稳步推进邮市向前的政策措施正在有效地实施。因此,没有必要担心邮市会再次大幅下跌。当然,类似97年的邮市突然间大幅度暴涨的可能性也很小,邮市行情今后发展的方式有可能是慢牛式的行情,整体呈现大涨小回的格局。其间,多年来价格严重低估的题材重大、需求较大的精品将会走强于这个市场。
有一种观点认为,邮市行情的发展与国家邮政的政策关联不大,邮市有其自身的发展和运行规律。在邮政体制改革、政企分开之后,邮市将会彻底摆脱政策的束缚,真正按市场规律、经济规律运行。但是,更多的观点认为,在没有完全资本化,且具有中国特色的邮市中,目前暂时不具备摆脱政策、完全市场化的条件。
三、邮市的价值中枢严重扭曲
邮市的基本价值中枢,直接体现在邮票的面值上。而邮市的市场价值中枢,由于邮票的发行量、存世量、题材等因素,比较难以估测。目前市场上充斥的打折票,说明中国邮市目前尚处于基本价值之下,还谈不上市场价值的体现。下一步,政策上、市场上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消灭打折票现象。
消灭打折票、打折张之后,邮票作为有价凭证或是收藏品,将会逐步体现其价值的存在。而其价值的具体表现将在邮市上。一些发行量较小,或是经过消耗存世量较小,或是题材重大需求较大,或是集藏者喜爱需求较大的邮品的价值将会得到逐步的价值表现,从而在整体上提高邮市的市场价值中枢。
把中国邮市放到历史和社会的大背景下去观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目前尚处于基本价值之下的中国邮市,应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
四、前期市场回顾
事实上,在2002年的下半年,市场已经露出了进入底部区域的迹象。从政策面上,取消邮资已付、减量、销毁、撤销县级公司等,也透漏出回暖的苗头。
于是,市场主力2002年的6月开始,全面介入了以《大足石刻》、《步辇图》、《壶口瀑布》为代表的小型张。而2002年,国家邮政发行了两枚有争议的重磅邮品《世界杯》和《中秋节加字》,它们是1995年《世乒赛》和《无齿桂花》的传人。也许,这是后市行情的伏笔,也许,这是自然的巧合。
但是到了2003年,发行政策上的大小版共行,使得市场进一步恶化,加之邮政监管不力和多年积累的内部腐败等多种因素,集中宣泄在2003年。具体表现在市场一跌再跌,处于严重超跌状态。超跌的市场往往能够带来超级的大机会,“03小版”就是邮市送给坚守在超跌邮市的邮人的一份厚礼。
2003年后期,政策面再次向好的方向倾斜,如取消大小版共行的发行政策等,主力开始介入小版张板块。2004年伊始,《猴》系列邮品发行,在“邮票可贴包裹”的政策配合下,邮市产生了恢复性上涨行情。
五、后市走势前瞻
2004年是主力布局的时间。就像下棋一样,现在主力会把要害部位的棋子先摆出来,不急于出局,为明年和今后的牛市打基础。而现在急于出局的只有目光短浅的资金或是过江龙式的短线资金。从这个角度来讲,《猴》系列、03小版、精品小型张等将可能是今后行情的重头戏。
从整个邮市大的角度来看,经过上半年的上涨、调整之后,将会营造一个2004年的底部区域,从而与2002年的市场底部、2003年的超跌区域形成一个跨度达三年的类似于“头尖底”形态的市场底部。
由于邮政在政策上治理打折票的决心和有力举措,加之重大销毁政策的实施,今后的市场将会展开价值回归行情。此间,一些题材重大、价值低估的精品邮票,如《申奥成功》、《WTO》等特字系列、《世界杯》、《中秋节加字》等缩量邮品、《毛泽东》、《篆书》等03小版中的精品将会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也可能出现一批缺乏题材、市场形象较差的品种被市场逐步冷落。价值回归行情的标志是打折票、打折张成为历史。
价值回归行情之后,既然作为投资市场,价值发现及价值挖掘的行情是肯定会有的,只是还要看管理层的政策,并要采取管理层容许的战略和战术。
六、入市策略研讨
饱受了邮市风雨的人们,憧憬即将到来的绚丽彩虹。如何面对?
由于邮市的基本面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在以后的一段时间中,邮市将可能走出牛市行情,现在涉足邮市的投资者都将得到不菲的回报。
在价值回归的初期阶段,从容介入,坦然面对,坚决持有,享有收获的快感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而在市场消灭打折票之后,集邮业务将会得到一个快速的发展,邮市的另一个兴旺时期将可能来临,大家重温的是90年代后期的盛景。此时,在管理层容许的炒作范围之内,则需要介入有题材、需求大的精品,等待市场主力的价值发现。
面对后市,过分乐观和过分悲观都不可取。邮市的现实可能会让市场内的人们感觉到的是更多的无所适从。把眼光放开,再放开,乐观的因素是来自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时代的发展,加之邮市基本面的进一步改观。这是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