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了解“邮票投资”并非不妥
中国集邮报 杨全祥
报载,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于今年9月起开设“财商教育”课,对小学生进行理财、投资等方面的教育。教育题材不但包括股票、债券、古玩、保险,还包括邮票。将“邮票投资”纳入小学“财商教育”,不但引起集邮界的关注,同时也召来了某些不同的意见。笔者以为,沈河区文化路小学校的做法值得肯定。
首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小学生切实认识到邮票除了陶冶精神情操、汲取科学知识和开阔视野的文化功能外,还具有投资功能,由此进一步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逐渐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与树立经济意识并行不悖。
其二,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小学生在生动的感性认识中增长学习兴趣,树立经济投资观念,了解有价证券(股票、债券、钱币、邮票)、字画、古玩、保险等投资活动的基本常识,不会在成长过程留有金融投资范畴的盲点。这对小学生自觉接受经济信息、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也是很有利的。
其三,可以使小学生为将来走上社会、精明理财、具备投资意识打下基础。国家的未来需要各种人才,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以适应和选择多元化的社会生活。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钱币、邮票、古玩等投资行为早已大众化,应该让小学生在第二课堂对这些投资行为有所了解,何必非要等到我国邮市健康发展了,才让小学生了解“邮票投资”呢?
为什么非要小学生中规中矩、老老实实地学习文化知识,单纯地培养集邮兴趣,只惟邮票欣赏为高雅,规避邮票价值为低俗呢。
为什么一向小学生讲“邮票投资”就非得与“炒邮、整箱整包整封”的急功近利行为相联系呢?
诚然,让小学生只从纯经济学的角度而不是从邮商的角度了解邮票投资的概念有难度。但这个难度不会大于数学题的分析和计算,更何况这只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的、暂时的难度。
只要是对小学生进行正常理财和合理投资意识的常识教育,让他们逐渐认识社会、了解生活,适时地成熟起来,对“邮票投资”的教育就不应该求全责备,以偏概全。更何况,让小学生从多种角度认识邮票,产生集邮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殷敏于2004-12-30 8:38:32编辑过][/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