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03小版张的发行,破坏了原有的邮票价格体系(钟汝民)
03小版张的发行,破坏了原有的邮票价格体系
03小版张漫谈之二
钟汝民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又开始恢复发行了中断十几年的邮票小型张和小全张(以下统称为小型张),由于发行的品种较少,面值较高,开始并没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集邮队伍的不断扩大和小型张品种的不断丰富,到81年底红楼梦小型张发行时,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到后来,随着年册的出现,求全成了大多数集邮爱好者的目标。由于小型张的发行数量相对小票很少,很快成了人们追逐的对象,价格不断攀升,成了邮票的中心和邮市中的龙头板块。几乎每一次邮市的高潮由它来带动。但是随着市场的需求,国家邮政不断加大发行量比例,从最初的0.1比1,到0.5比1,再到0.7比1,到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几乎达到了1比1。97年邮市行情高潮过后,由于国家邮政盲目加大邮票发行量,所有票品严重供过于求。由于小型张面值较高,很难在通信领域消耗,实际存世量已经大于小票的数量。因为人们多年养成的习惯,以及没有出现新的替代品种,以小型张为中心的邮票价格体系还在苦苦支撑。
在国家邮政2003年新邮预订通知中,虽然把小版张作为一个预定品种,但没有明确说每一个品种都发行小版张,只是说题材好的品种要发行小版张,而且只收取了100元的押金,说明当时邮政部门并没有计划全部发行小版。但是在2003年的实际发行中,由于看到小版收到邮人的喜爱,特别是邮商的炒作,在利益的驱动下,除了“特”字号邮票,全部发行了版式二,无意中制造出一个发行量相对很少的新的板块——03小版张。虽然以前也发行了“中美”、“神州”、“春节”、“六骏”、“中秋”、“建党”等小版张,但是由于数量太少,发行周期太长,虽然暂时成为了市场的热点,但是没有能够成为一个板块,大家只是把它们和小型张一样对待。03小版的发行,使得小版张的队伍急剧扩大,很快成为市场的热点和中心,现在已经完全和小型张分离开来,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种和板块,并被大多数的邮人认可。
邮政部门的利益驱动和发行不确定性,从03小版张的发行轨迹中完全可以看出来。在前三个小版生肖羊(多版式)、杨柳青年画、中国古代书法(一)篆书发行后,看到无论什么版式,在邮市很快被炒到四、五十元,于是就发行了包含10套邮票,面值高达42元的百合花,导致了多版式小版的打折的尴尬境地。当看到多版式的小版打折,又在后期取消了多版式的发行,出现了青铜器不伦不类的怪胎(青铜器八枚邮票一套,如果全部包括在小版中,只能发行多版式,否则就成了小全张,所以只选择了其中的第三枚)。这也可以算作03小版的一大特点。
03小版发行后,不但完全破坏了20多年形成的邮票价格体系,使得小型张完全退出了邮票的主导地位,而且建立了以小版张为中心的新的价格体系,这点,已经经过两年的市场检验,是毫无疑问的。虽然它使得原来拥有大量小型张的投资者丧失了解套和获利的空间(这也是03小版不断遭到非议的主要原因),但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现有小型张的发行量、存世量和集邮者的人数来看,小型张的数量已经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其作用已经不如小票,邓小平诞辰纪念邮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集邮者和新的投资者没有大规模的扩张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仍然抱着删偷墓勰畈环牛退阈星槟芄黄舳仓荒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1年的下场,受害的仍然是我们这些集邮者和投资者。虽然我个人还有近百盒打折小型张,但也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
在目前情况下,只有03小版的不断上涨,才能打开小型张、套票、TP片、JP片等品种的上涨空间;只有小版张的上涨,才能形成板块之间的轮动;只有小版张的价格稳定,才能使整个邮市处于稳定。丢掉幻想,面对现实,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