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相传邮政可能允许特快专递贴邮票,先不说消息的可靠性,先来分析一下如果消息属实的话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不是搞邮政的,想查一些资料也找不到,只在网上搜到了2001年的一条消息:2001年,全国邮政函件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0.1亿元,包件收入完成28.3亿元,报刊收入完成54.3亿元,特快专递收入完成49.9亿元,邮政储蓄完成148.2亿元,汇票收入完成17.7亿元。据预测,我国的速递业务量在未来5年内将成倍增长,这对中国邮政而言,无疑是一个机遇。如果消息属实的话,就是说2006年邮政的光特快专递业务就将接近100亿元的收入。可能吗?据我猜测,可能性不大。原因很简单,邮政特快的垄断并不彻底,民营企业和外国大公司的灵活多变经营方针要比中国邮政的反映迟缓有吸引力的多,如果不是国家支持,早就被挤垮了,更不要奢谈什么百亿收入了。当然事情总要一分为二来看的,反过来看,我们也许会得到一些对我们有利的信息。可以想象的是:假如中国邮政这几年来特快专递业务一直没有什么大的起色,中国邮政会不会想方设法把它搞好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会用什么方法呢?特快专递可以贴邮票也许就是一个很高明的方法。特快专递可以贴邮票一可以有效的利用自己的垄断资源邮票给竞争者以有效打击;二可以避免邮票的使命的提前终结,促进邮市的繁荣;三是可以给全国集邮爱好者和提出议案的人大代表一个很好的交代,全面制止邮票打折现象的发生。唯一的影响是可能是在实行的前几年会对邮政的收入有所影响,以及邮政内部权利分配的平衡上。当然了,这些都是邮政自己种下的恶果,正所谓:解铃还需纪铃人!
至于对邮市的影响我就不多说了,肯定是实质性的。每年百亿的邮票消耗量是什么概念?我想到时候也许一千万的发行量都属于短腿品种了,更不用说只有几十万,上百万的品种了。笔者的判断是:如果利好属实,对邮市的推动作用将是实质性的,比销毁多少邮票管用。大盘将全面启动,打折型张(大面值,适合贴特快专递,前期销毁的30亿里打折型张居多)将逐步回复面值。部分题材优秀,发行量少,消耗大的品种将会有惊人的涨幅。比如02小足球,03,04小版,还有前期的一些得到大家公认的优秀品种。当然了,这一切现在都还猜测。我们要做的就是准备好子弹,时刻准备着前进!
作者:运筹帷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