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木马屠城》在港上演引起希腊神话热潮,刚结束的欧洲国家杯又由希腊捧杯,还有紧接而来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雅典举行,香港历史博物馆昨日揭幕的“不朽印记:竹月堂古希腊钱币展”,正好配合这股“希腊风”。
是次展览展出的是竹月堂堂主简永桢的收藏,共一百二十六枚钱币,包含不少自古代留传至今最精致巧妙的古希腊钱币。展品共分为十八组,每组均标志着古希腊帝国钱币历史一个重要的章节。
帝国钱币史跨六百年
古希腊帝国钱币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七世纪的亚洲,到公元前一世纪在埃及划上句号。这段时间见证了不少重大的历史事件:吕底亚王国、波斯帝国、希腊城邦、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西讨的战绩、其继承者的统治,以及后来罗马人将希腊帝国的最后一个王国----埃及攻陷的史事等。参观者可藉此机会探索希腊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图案包含神话与竞技
是次展出的钱币的图案种类繁多,包括希腊诸神、英雄人物及历史事件,象征着希腊文化的精髓,部分钱币也反映了古希腊运动竞技的传统。
收藏家简永桢昨日在展场内介绍展品。展览场地以罗马柱布置,并有部分陶器及文物衬托钱币展品。展品中包括他本人最爱的一枚法尼士发行的琥珀金标币,铸造于公元前六百二十五年至公元前五百五十年,相信是现存最早刻有希腊文字的琥珀金钱币,币身文字意谓“吾乃法尼士”,法尼士相信是社会有财势的人,能发行钱币,琥珀金是一种以金和银天然混合而成的合金,铸造地点是位于小亚细亚(现今的土耳其)沿岸一带。
大帝肖像“长”公羊角
展品中最大的一枚钱币有十五“德拉克马”币值,而最细的是印有“埃及妖后”克莉奥佩特拉七世肖像的钱币,这枚钱币亦为希腊古钱币历史划上句号。展品中有一枚最清晰地印有亚历山大大帝肖像的钱币,在图案中,他的头上有公羊角,这代表埃及大神阿蒙的公羊角,反映亚历山大大帝自称为神。
是次“不朽印记:竹月堂古希腊钱币展”,即日起至十月四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
此外,历史博物馆举行一系列相关活动,包括由七月十七日下午二时至五时半举行的研讨会,由竹月堂堂主简永桢与大英博物馆希腊钱币馆馆长米度士(Andrew Meadows),以及希腊财经及金融历史学科主席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图书馆博物馆学系主任卡拉缔(Francois de Callatay)主持,他们将与参加者讨论希腊钱币如何发展为欧洲及亚洲的货币,以及钱币与希腊文明的关系,并深入探讨被视为最有价值的古钱币----艾特纳的四“德拉克马”钱币。
该研讨会于历史馆地下演讲厅举行,免费参加,名额一百四十,先到先得。(香港大公报 记者锺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