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有人将“大小非减持”描述成对中国股市威胁最大、似乎无法解救的“堰塞湖”,前不久,股市也因之毫无抵抗连收十条阴线,后来甚至击穿2700点。因为这个原因,市场人士不仅对年内指数下跌空间作出了令人恐惧的判断,还对未来3年中国股市走势作出了极端悲观的预测。市场如此悲观,股市如此疲弱,果真应该归罪于“大小非”吗?
问题是,“大小非现象”全世界都有,并非中国独有;全球的产业资本的成本都低,也非中国独有。美国全流通的股并非都在实际流通,它们的大部分还是锁在大股东那里,很少有抛售的案例发生。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大小非”呢?
如果大家不健忘,去年年初泸州老窖大股东二十几元大幅减持了泸州老窖股票,而后来该股票却涨到76.60元;中信证券“小非”们从十多元就开始减持中信证券股票,而中信证券股价却越减持越涨,最后涨到117.89元。那时市场观点如何?是将股价能涨归功于全流通!
反过来大家也不应该健忘,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沪市跌向1000点,市场人士却恐惧地将底部看到700~600点。那时市场观点如何?恰恰是将当时股价的非理性下跌归罪于股票不能全流通!
6000多点时,2007年动态市盈率近50倍,机构却将指数看到8000点、10000点;近段时间,指数已经跌去大半之时,市场观点却反而如此悲观。是6000多点风险大还是3000点之下风险大?笔者怀疑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智商。
当前股市低迷之时,尤其是市场目前更为恐惧的“小非”大量分散结构的个股,其抛压更是十分巨大。是“小非”打压,还是机构自己吓自己?
事实上,我们是否可以另眼看待这类个股低迷——正好是股权收购的大好时机,股权极为分散的“小非”集结个股,不正好为市场化的购并带来好机会?我们是否还可以看到这类个股的“大小非减持”常常会给有心的价值投资者带来非常好的投资良机?
前不久,上证指数2700多点之时,而全流通“小非”比例排前的中国平安,其股价仍基本保持在48元之上,相对于成本仅有几元的“小非”,套现压力似乎可以想象。可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今年3月25日,上证指数3522点之时,中国平安创出的低点就达到48.30元。而上证指数今年从3月25日以来的跌幅却高达22%之上。
再看7月2日中国平安的逆势跌停,原因也不是“大小非减持”,而是市场对其可能的巨额投资亏损的担忧。因此,决定股价涨跌的最重要因素仍然应该是:一、投资者情绪,二、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而不应该是“大小非”。
笔者以为,市场非理性上涨,仍然源于股市参与者的贪婪,非理性下跌的罪魁仍然源于股市参与者的恐惧。当然这个“股市参与者”,既包括社会公众投资者,也包括“大小非”。这个道理早已经被股神巴菲特所总结。
许多分析师预测,上证指数2700点,沪深300指数股2008年整体动态市盈率约为16倍,与美国道指已经完全接轨,大大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约20多倍市盈率。相对于持续高增长的中国经济,当前A股股价难道还没有被严重低估?
作为价值投资者,当前我们应该贪婪,还是应该恐惧呢?
什么是大小非减持
所谓大小非减持,指的是大小非流通股股东减持。企业的股份分为流通股份和非流通股份,由于股改以后,非流通股份可以流通,那原本持有非流通股份的股东会抛售这些股份来套现,这就是减持。一般持有非流通股份占公司总股本5%以下的称为小非,大于5%称为大非,大非一般是战略投资者,不会轻易抛售,但是小非则不然,只要非流通股变成可以流通,一般都会抛出套现,从而导致股价的波动。
上半年A股IPO“抽血”900亿 大小非成股市杀手
由于今年以来市场表现疲软A股首次公开招股也受到影响国际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近日发布报告———
热点关注
由于今年以来资本市场表现极度疲软,A股首次公开招股(IPO)也受到影响。国际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近日发布报告表示,今年上半年内地IPO募集资金总额为898亿元,预计下半年新股扩容还将提速,A股还将融资约1600亿元。
据悉,作为全球领先的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因担当境内外多家公司IPO上市的审计工作,该所出具的研究报告被业内外广泛认同。
■上半年新股IPO“抽血”900亿
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上交所完成4宗IPO,融资总额66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2宗IPO融资1411亿元人民币有所下滑。而深交所新发股多为中小型公司,IPO数量由去年同期的38宗增长到54宗,融资额同比增加87%,达到230亿元。两市合计898亿元。总体来看,2008年上半年沪深两市IPO融资总额同比下降了41%。
同时,普华永道预计内地2008年全年的新股融资额将达到2500亿元,这意味着下半年A股还将融资1600亿元。普华永道北京主管合伙人、证监会发审委前任委员、现任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委员封和平表示,除了股市波动和宏观调控影响外,今年年初的雪灾以及“5·12”大地震对整体经济都有一定冲击。
很多公司决定延缓融资计划,等待市场回暖。他预计下半年沪市主板IPO数量将在8家左右,而深市中小板在44家左右,沪深两市融资额不超过1600亿元。
■下半年扩容压力巨大
各方信息显示,今年下半年除了新股IPO之外,再融资、大小非解禁更是市场不能承受之重。今年1月中国平安拟再融资1600亿元计划对股市造成致命打击,但就在此计划出台后的仅仅一个月内,2008年提出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就达到44家,融资额达到2600亿元。
浦发银行、大秦铁路、中国石化、中国人寿、工行、中国联通均传出巨额再融资的传闻。
尽管中国平安再融资计划在5月份被该公司主动叫停,但其他公司再融资计划还在进行中,不排除其他公司还会提出巨额再融资计划出来。
据有关统计,截至6月25日,2007年以来公布了增发公告但至今仍未实施的公司还有257家,其中159家公司在公告中明确了拟增发价格,不过其中114家公司收盘价已低于拟增发价格而面临增发困境。
市场闻之色变的大小非,也将在8月份迎来解冻高潮。数据显示,8月份的解禁额度占到2008年全年的近三成,今年第四季度的三个月解禁压力也不容乐观。
月解禁额度在千亿元以上的,除了2月份以外,其余均在下半年,分别为8月和第四季度的三个月。其中两家解禁额度超过1000亿元的宝钢股份和中国石化,解禁时间分别在8月和10月。
■大小非为近期股市最大杀手
在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计划被叫停之后,大小非减持被指为近期股市的最大杀手。进入2008年,有越来越多的大小非加入到解禁股的行列,带给股市越来越大的减持压力。
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起到2010年,A股市场合计“解禁”规模将达到9031.9亿股。按照目前流通市值计算,今年解禁近3万亿元,2009年解禁超7万亿元,2010年超过8万亿元。相当于明、后两年每年再造一个A股市场。
专业人士皮海洲认为,让投资者不安的是对于大小非问题管理层并无有效的解决办法。
虽然今年4月20日中国证监会出台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但除了对大小非减持途径做出规范外,丝毫不能减轻大小非的减持压力,这使得投资者信心进一步丧失;印花税救市行情最终夭折,大小非问题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京青年报 齐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