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大范围低温冰雪天气不仅在考验国人的应对能力,也再次激发了人们对中国经济问题的深入思考。雪灾中,我恰好在华东灾区,亲眼目睹了雪灾给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也对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应对灾害留下深刻印象。不过,这段时间让我想到最多的是陈云经济学,并一次比一次强烈地意识到,与其说这是一次自然灾害,不如说是近几年国内公共经济政策及管理背离国情及规律而集中释放的一场人为灾难。
与雪灾相比,雪灾中出现的缺煤少电问题更让人心碎。但我不认为这是雪灾引起的,更不认同有关方面关于当前煤炭生产能力可以满足发电需求的说法。后者的意思似乎是说,煤炭市场并未陷入短缺经济状态,只要北方煤炭企业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同时加快北煤南运的步伐,煤电供需失衡的问题很快就可以解决,对一季度经济增长的影响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许多人都知道,综合平衡以及相应的物资平衡,是陈云经济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降落到煤、电领域,所谓平衡,就是在增加电力产量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过程中,应当同步增加煤炭产量以满足电力行业不断增长的动力煤需求。否则,扩张后的发电能力就会面对无米下锅的局面,形成人为的发电设备闲置,并不可避免地将这种局部的产能浪费传导至下游行业,以至在更大的范围内拖累经济发展。不幸的是,目前看到的情况正是如此。受电煤供给短缺影响,国内17个省区出现程度不同的供电不足现象,一些用电量较大的企业被迫限产,甚至处在停产状态。
有证据表明,自2004年以来,发生在国内煤炭与火电这两个行业之间的增长不平衡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2004年煤炭产量同比增长15.68%,虽然火电产量同比增幅为较低的13.62%,但由于同年钢铁产量同比增长32.64%,煤炭市场总体的供不应求矛盾依然存在。到了2005年,由于煤炭产量增幅快速降至10.69%,而火电产量增幅升至14.02%,加上钢铁产量继续以18.12%的速度在增长,电煤供给不足的矛盾开始加剧。糟糕的是,2006年的煤炭产量增幅进一步降至8.03%,而当年火电产量增幅再升至15.14%,煤、电产量增长失衡问题变得十分突出。虽然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这两个行业2007年的增产情况,但从全年煤炭出口下降16%、煤炭进口下降17%这一个侧面,便可以得出煤、电产量增长失衡问题更加严重的判断。
我知道以上观点会让一些人很不舒服,但我还是要说:不弄清情况便得出结论,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我相信管理层强大的动员能力可以解决眼前的煤电供需矛盾。但是,由于煤电失衡问题早已存在,而且未来很可能更加严重,我们不会在另一个早晨醒来后再次被告知缺煤少电吗?
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每一个中国人,不论贫富,都希望明天的日子会更好,并逐步缩短与邻国人民的财富差距。必须承认,虽然中国国力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人民的富裕程度还远远不到值得夸耀的地步。为此,旨在造福国人的经济政策不能总是限制、限制、再限制。扣除人民币升值因素后,目前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依然是中国的30倍,甚至有所扩大,但那里的公共经济政策主轴依旧是增长、增长、再增长。
灾害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类不能在灾害过后反省自己的错误。儒家说:小人求诸于人,君子反求诸己。是君子的话,就让我们一起反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