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报报道】
假币随货币一同诞生
自从货币诞生,假币就与真币一同出现在流通的各个环节。早在人类使用贝壳和其他自然产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工具的时代,精明的造假者就已经用种种别出心裁的技巧伪造出足以乱真的流通工具。
在人类社会早期,贝壳、盐、布甚至巧克力都曾经担当货币的功能。在我国,夏代流行最广的货币是贝壳。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进步,在内陆地区流通的贝壳数量已经远远不够,于是人们用青铜仿造贝壳的样式铸造出新的流通工具,这就是金属货币的雏形,金属货币在出现的初期甚至就可以称为是对贝壳的仿造。
人类一直不乏伪造货币的技术和新鲜创意,在17世纪的美国,珍珠曾一度作为货币流通,当地印第安人就将白色的珍珠染成更为值钱的黑色。在中世纪的欧洲,盐一度是无国界限制的“硬通货”,许多国家发给部队的军饷就是盐,而对这种流通工具造假就更方便了——掺沙子,鉴别的方法也很简单,用水溶解就一目了然。
硬币的造假工艺
金属硬币的制假和改造由来已久。造假者发明了无穷的办法,但主要的思路还是将部分贵重金属从硬币上移除,然后让硬币保持原有价值流通。一个简单的技术就是取走硬币边缘的铜、银或金。这一时期的许多造假方法只是繁重的体力劳动——用锉刀沿金属币的边缘刮削,然后把刮下来的金属碎屑收集到一起,重新熔铸为金属块或金属货币。
另外,在早期,铸造金属币的工艺尚未成熟时,许多胆大妄为而又富有的人甚至大规模私铸假币,当然,他们主要依靠降低金属币的成色来获得利益,方法主要有在金属原料中添加便宜的原料,减少货币的重量,甚至人为地制造空心货币。
为了禁止这种造假方法,政府常常规定某种面值的金属货币需要含有的贵重金属质量。1704年,负责硬币制造的官员公布北美殖民地西班牙硬币的标准重量为27克,但事实上流通中的硬币很少能达到这个重量。殖民地政府造币厂只能效仿之前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广泛使用的防伪手段,在硬币边缘刻下凹槽或干脆将边缘制成锯齿形,以此作为防伪标记,并希望能阻止人们私下里从硬币边缘切削下贵重金属材料。
其实早在12世纪,金属货币造假就有了许多创新,镀膜法就是其中一种。因为在某些国家,银币和金币表面的图案接近,许多熟悉炼金术的人就琢磨出在银币表面镀金的办法。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近代,工匠们的手艺高下有别,使用的镀金方法也有原始和先进之分,所以仿造出来的金币质量也有不同。
但制假者们还有许多更“高级”的技巧。他们把金币一分为二,挖出内核后用普通金属填充好,让硬币的重量达到政府要求的标准,然后再焊接起来。但是由于金比所有常见金属都重,如果重量不变,假金币的体积肯定要超过真金币。于是银行和商人们制作出一种装有狭槽的机械装置,可以检验硬币的直径和厚度,然后再通过天平称重量,是真是假一验便知。
不过,假币真正泛滥起来,还是在纸币大规模流通后。假造纸币的成本比伪造金属货币要低得多,而且更加不容易被识破。在所有国家,伪造货币都是非常严重的犯罪,几乎所有被抓捕的伪造者都要被处以极刑。
涂改纸币
因为纸币是一种印刷品,所以涂改是伪造的最简便手段,最常见的涂改方式是改变货币的面值。在人类可以轻易地旅行到祖国的各个角落以前,信息相对闭塞,在某些偏远地区,人们甚至对货币的认识依然不够细致,这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他们在某些小面值的货币上涂改,通常只需要添加几个“O”,就可以蒙蔽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人。
这种造假方式不但要求流通环节中的人对纸币的具体样式不熟悉,也就是说,需要一个国家大部分地区闭塞落后或货币体系混乱,还要求这种货币不同面额的纸币颜色、图案相近。另外,这种技术需在合法的真币上逐一改造,因此不适于大规模制假。
因此,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依照面额不同,从尺寸大小、颜色、图案等方面有所区别,所以直接涂改货币的面值渐渐变得更像孩子们的恶作剧,几乎没有人会被蒙骗过去。
艺术家的专利——手绘
这可以说是最原始的一种仿造方法,效果也最差,或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某些对自己的绘画技艺和耐心拥有超级自信的人试图证明自己的尝试。在那个纸制货币印刷简陋、色彩单调的时代,这样的造假还有一定市场,但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这样的伪造方法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印刷仿造
美元可以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流通,因而也是世界上被伪造得最多的钞票。美元还可以称得上最早采用“高科技手段”制假的货币,1704年,制假者就开始使用印刷机和铜版大量印制假美元。
1716年,一名妇女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她将真币的图案通过热烙铁复制到一块布上,然后再用同样方法印到纸上,最后用羽毛笔填补细节。她的朋友和亲戚们纷纷加入进来,制作假币并把假币带入市场流通。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纸币的早期倡导者,他发明了最早的纸币防伪标志。1739年时,他发明了一种用树叶纹路防伪的方法。他先把叶子的纹路印到石膏上,然后再转印到金属模板上。这种技术保密性很好,即使制假者搞明白这种技术,也不可能做出一模一样的假币,因为每片叶子的纹路都是不同的。不过,与当今世界高科技打击伪钞面临的问题一样,这种方法是否有效还要取决于人们的警惕性。
19世纪早期,美国发明家雅各布开创了纸币印刷史上的革命,永久地改变了制假与打假战争的格局。雅各布取得了钞票大张凹印技术的专利,这种技术与传统的凸版印刷相反,图案被刻进平滑的金属版上,印刷时先把墨水涂在板上,然后再把金属版表面擦干净,这样墨水就留在了凹下去的线和点上。再把潮湿的纸张用高压贴在金属版上,纸张表面部分会进到凹陷中并沾上墨水。
凹版印刷带给纸张一种独特的手感,图案同时带有一种传统印刷方法所不具备的立体感,并为纸币图案带来了持久性。这种印刷方法需要专业技巧,并且成本颇高,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制假的数量。
许多银行采用了新方法,生产他们认为超出制假者智慧和能力的纸币。但大规模制假者拥有一整套系统,他们有专业雕刻工,装备完善的印刷厂以及分销假币的批发商和关系网。《纽约时报》1862年发出警告,宣称市面上流通的纸币中80%是假币,即使最保守地估计,也有1/3或一半的美国纸币是假的,同样的情况在欧洲和亚洲国家也不可避免。
在内战期间,美国政府第一次发行统一纸币。纸币上印有人物肖像和其他插图,这些肖像画利用了人类大脑的特点:人类面孔的表情比较容易被辨认并记忆,这种钞票上的肖像画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画中人带有某种表情。因此仿造纸币凹印版的工人难以准确复制,因为他们在临摹的过程中注意力稍不集中,就会按照自己的印象而非原样刻画,导致图案失真。
摄影技术在制造伪钞中的应用
面对人力和技术上的障碍,制假者也在不断更新自己的武器。运用感光化学药品,制假者可以在几小时内做出几近完美的凹印版,而不用像过去一样花上几个月的时间雕刻。
摄影技术尚未普及时,已经有人利用它来制作假币,但早期的假币仅仅是把纸币两面的照片粘在一起。在只有黑白照片的时代,银行希望利用印制红、蓝和绿色的大号字母或数字使照相制假更难、更费时,但经验老到的制假者使用遮光板,每次只拍摄纸币的一部分,再用漂白技术和滤光器摄影分离颜色,单独印制纸币的不同部分。
19世纪80年代,纸币造假由于照相凸版印刷等技术的出现愈演愈烈。这些技术应用照相技术为基础,但它们不直接冲洗出假币,而是生产出可用于大量印刷的印版。美国的两名造假大师甚至在牢房里使用照相凸版印刷假币,他们的原料一应俱全:从监狱洗衣处偷带的工具和化学品、探访者带来的水果和花的萃取物,还有阳光。
最大的伪造者——国家
货币最大的伪造者常常是一个国家。在战争或争端中,一国政府伪造他国货币、进而摧毁敌方经济的策略到现在已经有超过200年的历史。英国无疑是这一战术的开创者,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人曾经伪造过大量美国大陆票。1776年1月,英国人在纽约港的战舰上设立了假币印刷队伍。
欧洲各国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上几乎都印有对制假者的警告,制造假币轻则判处数十年徒刑,重则直接处死,然而许多国家领袖不会在乎这样的警告。1806年,拿破仑占领维也纳后,命令手下复制当地钞票的印版,并没收原版。随后,他就在法国和意大利印刷出大量质量非常接近真币的假钞。拿破仑还伪造了俄罗斯的货币,还曾经试图伪造英国货币,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匈帝国银行官员怀疑英国用“伪钞战术”来威胁帝国的经济利益,于是在1918年,奥匈帝国银行给下属各机构传达了秘密信件:“据可靠消息透露,英国正在伪造奥匈帝国银行的钞票,企图走私进来危害帝国的经济利益。因此,协约国很可能利用各种手段,特别是已发现利用来自英国的伤残人员,将伪钞走私进来……”
1919年,贝拉·库恩的匈牙利共产主义政府只掌权了5个月,却发行了大量奥匈帝国伪钞,面值分别为1、2、25和100克朗。这些伪钞后来被奥匈帝国政府收兑,1克朗和2克朗的钞票可以等额兑换,而25和100克朗的钞票却只能兑换原面值的1/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下令用精美的水印纸仿造很难伪造的英镑。在柏林附近的奥兰宁堡集中营,秘密警察建立起一个设备完善的印钞厂,一些战俘和印钞专家在那里生产面值为1英镑的钞票。这个计划被命名为“伯恩哈德行动”,第三帝国情报机构用这种假币购买武器和外汇,据说营救墨索里尼的行动费用都是用这种假钞支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剩余的假币被沉入托普里兹湖底,后来潜水员发现了这些“宝藏”。
制假技术的进步
近几十年来,造假和打假的战争出现了两个新情况——电脑技术和全球化。20世纪50年代晚期,静电复印技术出现,70年代又出现了第一台彩色复印机,到了90年代,基于数字技术的廉价影印机带来了高质量的影印效果,专业级的印刷和成像软件也变得唾手可得。20世纪90年代末期,个人电脑、扫描仪和喷墨打印机已经可以十分准确地复制纸币了,很多私人印刷设备甚至可以制作水印。
应政府的要求,彩色复印机、扫描仪和打印机的生产厂家添加了能识别钞票图案的软件,例如佳能复印机,如果用它复印钞票,只会打印出一张白纸。
印制纸币所使用的纸张是制假者的一大障碍,防伪技术在纸张上的应用主要有加水印、嵌入金属丝、在纸张中加入染色纤维等等。但是在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高度发达的今天,大规模跨国伪钞制作集团很容易就能购买到与某一国家钞票质地相同的纸张原料。
货币重新设计的同时,制假者应用的数字技术也越来越高级。新货币发行的当周就有假币出现,但是要制作细致逼真的假币仍需要较长时间的研究。因此各国政府都会每隔几年就重新设计一次货币,这样迫使制假者每次都从零开始进行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