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片是我国古代文明长河的一朵浪花,也是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前驱。早在东汉时,政府为统一儒家经典,刊刻了熹平古经,供儒生们拓印、校正和流传。随着印刷术的迅猛发展,拓片方法已鲜为人知,而在文物考古、钱币研究中,仍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以下简略介绍几种拓法。
(1)墨拓。是一种有效的科学记录方法。除古钱外,甲骨文字,铜器铭文、碑刻墓等也使用这种记录方法。
(2)蜡墨拓。是一种简易拓法,用蜡墨来代替墨和拓包,用蜡墨拓法的拓本欠逼真,通常不作正式资料保存。此法对拓纸的要求不高,只需要薄而韧的纸即可。将拓纸蒙上古钱,用压板或左手压住,把蜡墨在拓纸上擦抹几次就可以。此种拓法的优点是携带方便,易学易用。
(3)写纸拓法。在没有墨拓工具的情况下,可以因陋就简,采用复写纸拓法。具体做法是在古钱币上蒙以拓纸,然后把复写纸的复印面盖在拓纸上,再复写上一层薄纸,压上压板,用软铅笔在纸上均匀上几遍即可。
虽然随着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的出现,使制作钱币拓片不再是唯一的手段,但作为传统的手段,其方法还是有必要知道的。下面以墨拓为列,介绍一下其制作方法。
简单的制作工具有:
1.旧墨,通常用年代久远的松烟墨,用后擦干放置在干燥阴凉处,以防皴裂;2.吸水包(纸上吸水,可用棉布包一个脱脂棉球);3.拓墨包(采用质地细密的绸缎作包布,内填不易吸水的化学纤维棉;也可用保鲜膜包一个棉球,再用棉布包在外面,绑结实硬度较大,过软会将墨打入字口内);4.毛笔(沾水用);5.鬃毛刷(又称打刷,毛易细密,隔保鲜膜拍打,使接触密实);6.调墨盒(可以反复调墨);7.生宣(薄型宣纸,有水墨不扩散,选用连绵纸最佳);8.保鲜膜(隔离作用,且很薄,不致失真)。
操作步骤:
1.先将要拓的钱币用水浸泡,用刷子刷洗泉品字口里的泥土;
2.把钱币平放摆好,然后用毛笔在钱币上涂水,保证泉品字品里有水(钱币之前没有浸泡,水无法涂入字口里) ;
3.把宣纸盖上去,放平,用毛笔沾水在宣纸上涂水,要充分让宣纸湿透,湿透范围比钱面在大;
4.特纸湿透后,用吸水包在宣纸上吸去钱面上的浮水,用力要适宜,将宣纸按入泉面字口里,但注意不要将宣纸崩破,宣纸与钱面之间不要留有气泡;
5.在宣纸上付一层保鲜膜,然后视泉品情况可以考虑先用硬毛刷压或拍打,让宣纸能进入细小的孔里,特宣纸基本上浸水贴入泉面字口里色泽基本一致为止;在拍打的时候,可能会使宣纸与钱面之间有气泡,这时可以揭开保鲜膜,再用吸水包按一遍。毛刷密度宜密,不断调整按压角度,使不留死角。
6.轻轻揭去保鲜膜,让纸慢慢的晾着,可以用报纸盖上去,用手抹一遍,不要太用力,因为报纸吸水性很强,用手一抹,可以使宣纸正面稍干(颜色略发白);
7.调好墨,待纸没有完全干透时,上墨,墨要淡些,从穿中开始试墨,若发现墨向穿外扩散,应再等几分钟,若墨与泉面字口一致,可以慢慢向外拓墨,(最好用原来拓过的墨拓不用上新墨,按一按,因为纸末干,可以显墨)纸太干,会导致墨不易上纸,泉面与纸脱离移位,纸太湿,墨会扩散,虚边;先上一层淡淡的墨,然后慢慢加深墨,一层一层拓黑,拓的时候,先穿口,再把拓包稍斜,拓出钱缘线,拓泉缘时一定要注意,尽量拓包上墨面要小,以免拓脏泉外的纸张;拓墨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8.取出拓片夹入厚书中压平,阴干即可。
制好的拓片有瑕疵,可以用橡皮适当修饰。古人制作时往往在水里加白芨,使水有一点黏性,现在一般不用。
来源:淘泉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