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之死-----谈流动性 |
发布日期:2003-4-15 23:13:00 作者:本站记者 新闻来源: 新闻点击: |
大户之死-----谈流动性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钟姓大户周年死祭了。
钟先生曾和我在同一个证券营业部作盘,偶尔在电梯间会碰到,彼此有过寒暄。听人说他做得很好,原来是一个小县城的中学化学老师,选择了职业投资的一条路,短短几年自有资金达到了4000多万元,加上周围的跟庄资金,估计整个资金团队上亿元。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彼此之间是不打听各自在做什么的,但是我知道他在做600700,我的有些散户朋友也跟过这个股票,赚了大钱,他们问起我这个股票,我一般都是这句话:不要买超过10000股,要不然会卖不掉的。当然我也被误解过,散户买了2000股,赚了10元/股,他一定在想当初我买20000股好了,都是jim说的,买得太少了。
去年暮春初夏之际,行情极度低迷,我在大户室看书,突然我的经纪人进来神秘的说:钟自杀了,全亏光了,还欠一屁股债。我吃惊得说:为什么?他说,据说是有些股票连续跳水,资金被强行平仓,总之一塌糊涂。我说,怎么会?他说,他手里有些股票几年的老庄股,出掉1万股就能把价格打下5%,打下3个跌停板也出不掉20%货,根本没有接盘,一点流动性都没有。
这我绝对相信了,我记得读《金融市场学》这本书时,老师特地大大地写过---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要素,这位钟先生失去了流动性,也就失去了一切。
世事难料,一个多月后就是6.24井喷,再后来又是绵绵跌势,到今天总算行情初现。
钟先生成了2200点下来唯一付出生命的千万级人物------当时各大报纸都有他的新闻,有时我们在一起会说,如果他坚持一个月,到了6.24他就不用死了,如果他当时注意筹码的流动性,也不会这么糟糕,如果…..,一切晚了。
现在的机构投资者经过了上一轮的暴跌,更加成熟了,他们摒弃集中炒作的做法,开始炒作“大蓝筹”,超大的盘子,相当好的流动性,根本不用再担心过去抛10000股是否有接盘的事情。
让我们把话题再转向我们的金币市场。
聪明的读者也许已经悟到了,我们的有些品种流动性是否更差?
由于人类固有的买涨不买跌的思维模式,当行情下跌时,套牢的恐惧弥漫在市场里,一些品种必须大大低于名义价格才会被成交,而且悲剧才刚刚开始-----名义价格10000元的钱币,必须出到7000元才会被成交,买进的那位过了几天发现行情没有上涨的苗头,赶紧“跳楼”,此时可能5000元才有人肯赌一把接一下,然后如果行情还是不行呢?---典型的“多杀多”,不用多长时间其他10000元上面套着的人根本无法接受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我不是说理论,春节后的彩金币是不是这样杀下来的?!
市场投资者多半把价格的暴跌归于庄稼在出货,庄稼拉高赚钱后跑了,可是如果你够冷静,可以发现暴跌的行情庄稼根本无法出货,庄稼也陷在流动性陷阱里,就像有一个寓言---咕咚来了,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暴跌,但它确实发生了。
那么我们怎么来未雨绸缪,避免我们手中的东东在需要“流”的时候不会“动”呢?
我说几条准则,也许有帮助(仅对投资者,收藏者不必看):
1、 不买冷门货,妄想出奇制胜,那种概率实在低,犯不着拿自己的资金去赌。
2、 不加入只有一个庄稼孤芳自赏的品种,有些品种确实有强庄,但是它不为广大投资者、收藏者认同,光靠资金推动,这样很危险,不能保证某一天庄稼资金链断掉,你不明不白跟着陪葬。
3、 只买精品---唯一、第一、常青题材等等。金币收藏发展到今天,有些品种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公认,不妨量力而行、逢低介入。
4、 知足常乐。只有天才才能买在最低价,卖在最高价,我们不是“天生蠢材”,那就现实地赚自己能赚的钱吧。
5、 下跌途中买东西可以还价格,挑品相,上涨途中抛出去不用担心买卖差价太大。
水因为流,才有活力;
钱币被称为“泉”本意就在于流动;
我们这些泉友,但愿你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多想想流动性这个经典教科书上反复强调的原则。切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