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30多年了,工作也将近10年了,但是却是3年前才有了理财的习惯。以前一直是"月光",周转不过来了就朝父母开口,现在想起来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回想第一次拿到工资,2000多块(十年前不低了),立马打电话给父母报喜,口口声声要请他们吃饭,要给爷爷、姑姑买礼物,可是后来却没能兑现,因为2000块钱很快就被我东请一顿西请一顿造光了,于是又跟父母约好下个月工资发了补上,结果第二个月工资又被我花在了衣服上。于是拖来拖去,一直拖到过年发奖金父母才吃上了我的饭,结果反而发给我比请客多得多的红包,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月光的情况持续到我准备买房时。因为家里条件好一些,父亲说首付他给了,但是月供要我自己负责,我这才开始跟女友盘算每个月工资的处理问题。最初的意见是两个人的工资除了月供和必要的开销以外都存定期,一方面吃利息,另外也扳扳自己乱花钱的毛病。但是这么实施了半年不到就发觉不行,因为每个月的开销根本没法精确估计出来,经常都是赤字严重,最后没办法只能损失利息取钱。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改变了战略,只拿出工资的小部分做定期,其余部分存活期或者就放在卡里。这样一来赤字的情况就不常出现了。不过我们逐渐意识到本身就不高的工资这么存银行太没效率了。于是开始盘算怎么让钱活一些。这时候正是2006年下半年,大概8月。作为招行的客户,我的手机开始频繁地接到招行发的推荐基金的短信,于是我开始查了查基金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以后,我决定冒冒险,于是拿出了2万元准备买基金。在挑的时候可费了脑子了,这么多基金哪个好呢?后来在经济观察报上看到了基金封转开的文章,认为不错,于是2万元全部买了刚刚结束封闭期转为开放式基金的华夏稳增。这一买就是一年多,期间有过分红,我又零零散散赎回或者又申购过。总之到2007年10月,一年下来,我把基金全部赎回,拿到手3万。当时感觉真不错,赚钱太容易了,于是我头脑发热想加大资金再买。不过这时候我家老头睿智地告诉我,万事戒一个贪字!打消了我再买的念头,我只是把这部分钱又存了活期。现在回想真是明智之极啊!据同事说,他们现在的基金都在赔钱。想起来真该感谢老头子。 理财的念头动起来就停不住,看着资产升值有点上瘾。今年初我又开始关注银行的理财产品。仔细分析了一下,年收益率比银行利息刨去税要高出一到二个百分点,而且据银行的人说基本没风险,于是我又拿出了五万加上老头子委托我打理的五万,十万一起买了招行的一个理财产品,一直拿着。 说起来我这不能叫什么理财那么高深,我想中国像我一样的家庭和个人大有人在,我只能算个代表,如果以后真的有机会认真打理自己的财富,我想我只要记着我老头的那句"万事戒贪",应该百无禁忌。(证券日报 李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