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医师是某大医院的麻醉医师,刚过40的他,从年轻开端就一直非常注意理财的重要性,所以他并不因为收入相对较高而养成出手阔绰的习惯,反而能够用心管理个人的收支,有纪律地省下相当比例的薪水来储蓄及投资。
吴医师只要有机会就尽可能搜集理财商品的相关信息,只要碰到他认为好的、或者朋友推荐的理财工具,他几乎都会出手投资,结果多年下来,他所持有的金融商品简直不胜枚举,举凡各式各样的海内外共同基金、保险商品、外币定存,甚至结构式债券,都出现在他的投资组合中。
不过,随着时间的累积,吴医师慢慢发现他所持有的投资组合属性愈来愈复杂,也愈来愈难管理,尤其是日前他参加一场理财规划讲座,听到主讲者提到,理财规划的重点是找出他所拥有的资产够不够支应他想要拥有的生活品质?为了达成理想的生活模式,他需要多少的合理投资报酬率?吴医师发现他对于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因此在讲座之后,他便与理财规划顾问约了谘询时间,希望刷新自己持有的投资组合。
出乎吴医师意料之外的,当他与理财规划顾问面谈的时候,这位顾问并不询问他拥有哪些金融工具、平常都进行什么样的投资。
相反的,他被问到的问题是:「请问您认为您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为什么呢?」、「如果不考虑任何的限制,您现在最想要做、但是还没有完成的事情是什么?」、「明年以至于三到五年后,您希望实现的目标是哪些?」、「您的兴趣及嗜好是什么?如果有多余的财富,您希望把它运用在哪些地方?」、「哪些事情会对您造成压力?您对于未来最感到不安的事又是什么?」、「当有一天告别人生了,希望留下哪些事情让人怀念?」
后来经过顾问进一步解释,他才了解他被问到的这些问题,都攸关着人生中各个层面的需求,都是他获得快乐以及免除痛苦的源。
只有当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人生的各项需求都被发掘,理财规划顾问才能够依照吴医师的需求,进一步的为他评估现有资产能否满足这些需求、需要设置多高的投资报酬率,接着才能够评估他的投资组合应该要进行什么样的调整,是不是还需要配合收支的管理等后续的问题。
若非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做理财规划,吴医师终究无法知道他的财富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也缺少评估投资组合的真正标准,无论再怎么样做调整,恐怕都只是原地踏步而已。
理财规划顾问当然应该要拥有充分、丰富的理财专业知识,但是重要的是, 他们必须要具备提出正确问题的能力。所谓正确的问题,就是能够协助客户找到他们的快乐从何而来、他们需要被满足的需求为何?因为唯有如此,财富方能成为提升快乐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