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堰塞湖"一词频频出现在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中,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笔者由此想到个人理财中的"堰塞湖"现象。 前段时间遇到一个久未谋面的朋友,看到他精神萎靡,便询问他。原来他深受盲目炒股之害,看到别人炒股都发了财,便倾其所有,按照"什么便宜买什么"的原则买一只低价的ST股票。当时他连这只股票是什么行业、 业绩如何均一无所知,甚至连ST到底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结果不足半年,股价已经跌去了60%。 其实,这位朋友的教训也给我警示。首先要有避灾意识,冲动是家庭理财最大的魔鬼,不要认为别人都赚钱,自己也一定能赚钱,投资之前一定要慎重。有投资大师说,买入股票能和卖出股票一样仔细斟酌的话,赔钱的概率会下降很多。其次,已经发生灾害之后,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堰塞湖",坐在家里等待只能死路一条,应当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和救灾人员处理"堰塞湖"一样尽快导流,也就是在专业人员的指点下,把手里的不良股票进行分流或转换。前段时间有些5000多点买入而被套的股民通过及时转换股票,踏准市场节拍,结果不但化险为夷,还有所盈利。 个人理财中的第二个"堰塞湖"就是盲目负债。现在有人把负债当成一种时尚。其实,盲目过多负债也会形成一个家庭理财的"堰塞湖"。比如盲目高负债购房,万一房价出现下跌,借款人一边要承担高额贷款利息,一边要忍受房价缩水的亏损,这也和头顶的"堰塞湖"一样,风险是相当大的。因此,贷款消费一定要根据个人的还款能力,量力而行,科学负债。 另外,目前有些年轻人热衷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费,认为这是"免费午餐"可以尽情享用。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银行卡透支是要还款的。如果无度透支消费,到期无法偿还透支款,轻则会被银行加收高额罚息,重则还有可能被公安机关以涉嫌恶意透支进行调查。(宗学哲)
东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