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觐见”巴菲特 |
发布日期:2008-5-7 8:48:00 作者:本站记者 新闻来源: 新闻点击: |
"股神"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的股东们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年复一年来到这个美国中西部的小镇,听两个七八十岁的老头讲已经重复了无数遍而且听起来似乎很简单的投资和做人原则?其中有没有中国投资者?他们和美国人佩服巴菲特的原因是否相同? 上周六,伯克希尔再度召开股东大会,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和专栏作者袁莉一起,到奥马哈伯克希尔股东现场-- 我上周五从纽约飞到明尼阿波利斯机场转机到奥马哈。登机前,机场工作人员开始叫最后一刻拿到座位的候座乘客名字,每位被叫的人都是一副欣喜若狂的模样,一位年轻人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足以让人以为他中了彩票。 问什么的都有 满飞机的人基本上都是到奥马哈参加"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年会的,包括一位坐在头等舱、穿着笔挺深蓝色西装的小男孩。 晚上7时多下了飞机,机场书店里有很多关于巴菲特的书。租车公司的助理对一对探亲的夫妇说,他们是一天来她接待的唯一不是来参加股东大会的顾客。她还说,很多人在芝加哥的航班都被取消了,是开了10个小时车来的。 上周六,我就坐在奥马哈体育场里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三万一千名伯克希尔股东听巴菲特和他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讲他们的投资原则和做人哲学。 而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玩、气氛也最轻松的股东大会之一。更重要的是,与会的人对巴菲特和芒格有太多尊敬,很少有人用责问的口气,甚至很少有人问公司为什么做这个或不做那个。除了这些,问什么的都有。外国人会问伯克希尔什么时候去他们国家投资买公司,小孩子问该读什么书,还有问内向的人怎样在事业上成功。 不断地重复 但我也想到了另一个问题:连我这个对巴菲特不那么了解的人都能感觉到他和芒格在不断重复自己,对他们已经了解很多的股东们还想跑到这里来学什么新东西? 从加州来的Robert Harte和妻子Jeanne Harte是第三次参加大会了。Robert说,巴菲特和芒格是喜欢重复自己,但学习就在于不断重复,而且他们两人都很擅长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的话题。这个复杂的世界需要清晰的启示。 从南加州来的Sasha Meshkov说,她是做金融咨询工作的,她发现巴菲特诚实得不可思议,在这一行是很难得的。在纽约金融界工作的中国人毛学军是第一次参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但他已经打算明年再去。他说:"就像基督徒不会一辈子只去一次教堂一样。" 从亚利桑那州来的Brian Henderson也说:"这就像去教堂,即便你差不多能猜到他要说什么,我还是需要听他说,因为那些原则很难遵守。"他还说,如果你像巴菲特一样遵守价值投资原则,你在投资世界里会是极少数。每年开年会的这一天是一年中唯一的机会,能让他感到周围的人和他做的是一样的事情。 中国没人在长线上竞争 我本来以为会很难找到从中国来的投资者采访,没想到有一个20人的中国总裁访问团在场,会后我也得以问他们几个关于巴菲特的问题。我发现,中美投资者敬仰巴菲特的原因其实是非常相似的。 上海熙可控股总裁朱演铭说,他出差时经常听一本巴菲特投资原则的录音书,因为它能让他远离市场上的噪音,遵守价值投资原则。 中证万融的赵炳贤说他最佩服巴菲特的是,他能把一个非常简单的投资方法坚持50年,重复50年。他认为虽然中国的市场环境和美国很不一样,但在中国像巴菲特一样做长期投资可能机会更多,因为没有人在长线上竞争。 广东今日投资董事长何伯权最佩服巴菲特的人生理念──不把赚钱看作人生最高理想。 我最后在记者招待会上问"股神"本人这个问题:为什么三万一千人会从世界各地赶来听他和芒格重复简单而一致的启示? 和往常一样,"股神"用他早已公布于世的原则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和芒格从来都把股东看作把钱交给他们代管的生意伙伴。股东们来这里是因为"他们想感觉与查理和我是一个团队。" 我敢打赌很多股东都愿意有那种感觉。 巴菲特和芒格用了差不多五个小时,回答了很多问题,但每次都是一样的思路清晰、诚实而幽默。 --如果你遵循本杰明·格莱姆(注:巴菲特的导师)的教导,你不会有坏的投资结果。 --查理和我一点都不知道下周、下个月和明年的市场走向。 --如果你可以选择的话,为你景仰的公司和个人工作。 --如果你对什么东西有兴趣,你很可能会比较擅长。 --你应该每天读报纸,尽可能多地了解周围的世界。 令我高兴的是(我相信也令有些人失望的是),几个小时的问答没有太多沉重的金融术语。
广州日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