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第一财经 > 理财 > 正文
 
投资者必须谙熟六种数据
发布日期:2008-3-24 8:57:00  作者:本站记者  新闻来源:   新闻点击: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家贺强在深演讲时说


  面对当今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市民投资理财时也应胸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放眼全球经济景气。(记者 张小禹 摄)
  目前,全球资本市场一片低迷,大宗商品市场遭遇近50年少见的剧烈震荡,黄金一会冲破1000美元,随即又大幅下挫数十美元,油价在100美元附近大幅震荡,美国经济走入低谷。国内经济出现高通胀,人民币汇率快速攀升,从紧货币政策一直延续。面对这样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市民投资理财的难度空前加大。22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投资理财特训班,邀请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金融学院教授贺强为大家指点迷津。
  上世纪90年代初即入市的贺强教授,一口京腔,语言诙谐幽默。中国资本市场17年大起大落,与宏观经济、政策运行之间的"悲欢离合"故事,在他的演绎下妙趣横生。
  贺强认为,今年投资者的投资选择难度将更大,为了使自己投资胜算更大,一个投资者必须熟悉6种宏观经济数据,同时放眼全球经济的景气与周期。这样可能不至于出现方向性错误。
  必须熟悉六种宏观数据
  记者请教贺强,一个投资者应该熟悉哪几种宏观经济数据?贺强依次开出了6个数据,即物价、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贷款规模、货币供应量、GDP特别是季度GDP、汇率。上述指标关乎宏观经济运行是否健康平稳,它们的变化直接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为什么将物价排为首位?贺强认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最怕通胀,一旦出现严重通胀,管理层一般会不顾一切进行调控,甚至会牺牲投资者利益进行调控。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希望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怨载道。因此,"物价决定着宏观调控的力度"。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运行历史,可以看到上述指标的明显变化,均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出现较大调整。比如,中国曾经出现过三次大的通货膨胀,第一次是1988年,CPI达18.1%全国出现抢购风潮这是在短缺经济大背景下由需求拉动的通胀,引发了3年全国性的治理整顿;从1990年开始3次下调利率,不断放松银根,大量的钱投资到沿海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幅增加,原材料价格暴涨,导致第二轮通胀。1994年CPI高达24.1%,同时伴有人民币大幅贬值,随即又出现3年治理整顿。眼前的通胀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三轮通胀,今年中央已明确实行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
  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数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一直以来,中国经济的拉动依靠三驾马车即出口、投资和消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幅过快,就会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进而出现经济过热。中国几次经济过热都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加的影子。如199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54%。贷款规模增长过快,则意味着银根宽松,企业更容易从银行贷到钱,这也可能导致投资过热。如2004年商业银行进行大规模股份制改革,为了降低不良资产率,商业银行加速放贷,造成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猛增。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也是放松银根的表现就可能导致通胀。
  上述六种数据基本是每月中下旬发布,希望投资者格外关注。贺强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季度GDP的数据比年度GDP数据更有价值,这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或许会微调。汇率变动及汇率制度的变革,宏观上讲影响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及流动性问题。往小了说,也影响着人们的投资决策。比如投资QDII产品、买外汇保单、炒汇、炒金、到境外投资房地产等都必须考虑汇率因素。
  总而言之,无论投资什么领域,无不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及经济调控政策息息相关。虽然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运行及政策调控方向并非一直正相关,但事实表明,三者越偏离,市场风险越加剧累积,投资者越应提高警惕。
  关注国际经济景气及周期
  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全球金融体系受到震动。业内流传一句话,美国打一声喷嚏,香港股市就感冒,中国股市就会发烧得肺炎。虽然美国次贷让中国股民承受损失很冤,但这起码说明一点,中国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能只盯着国内了,还必须放眼世界。贺强认为,2002年美国经济经过短暂低迷后迅速复苏,走出了一个经济增长长周期。与此同时,中国开始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6年经济连续高增长、低通胀时期,与美国及世界经济周期实现了同步发展并形成了巨大的共振效应。这种共振在2005年,中国股民就已经体会到了。2005年全球出现资源性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并开始传导至中国。2005年下半年中国股市行情启动,领涨板块就是有色金属,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现象。紧接着又出现了国际国内经济共振的第二轮冲击波,全球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带动消费资料暴涨。贺强认为,此轮国内物价的大幅攀升,原因不在国内,而是由国际市场拉动。所谓的期货概念股逆势走强,正是共振的具体表现。目前,中国正在感受着第三轮共振冲击波,这就是金融共振冲击波。美国次贷损失,正在通过这种共振向全球输出,转移风险,全世界的金融机构通过次债为美国银行的损失埋单。
  因此,作为一个投资者,必须关注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的经济景气及周期。现在不少投资者开始尝试进行资产配置,将部分资产投入到与全球资本市场一定程度上负相关的领域,比如黄金、大宗商品等,进行这种投资选择尤其需要具有全球视野。
  研究文件社论善于联想
  或者投资者认为,中共十七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社论等都是党政机关应当研讨的内容,其实进行投资理财更是不可不看,不仅要看而且还要善于联想。贺强认为,历史经验表明,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及文件与经济运行及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紧密相关。一个有经验的投资者,通过研读这些重要文件,既可以率先发现商机,又可以捕捉风险信息。比如,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经济增长方式表述为"消费、出口、投资共同拉动经济增长",而以前常说的是"出口、投资、消费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细心的投资者立刻就从排序的变化中看到了机会,并发挥联想作用,立刻在资本市场上实践,于是消费类概念股大涨特涨。又比如温总理在政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3G、农业、环保等行业,很快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又在资本市场又发觉到了机会。上述概念股走出了一波逆势上涨的行情。总之,党和政府支持的、倡导的经济发展领域,往往也会是宏观经济政策重点扶持的领域,也是发展预期较好的领域,更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领域。学习重要文件,要多动脑联想,机会往往也就从中诞生。
  相关报道
  "我们对流动性过剩的判断错了"
  流动性过剩是这两年很流行的词。贺强认为,人们对流动性过剩的认识多有误解。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之后实施的强制结售汇制度造成的。并不是外资涌入多了,人民币就会出现流动性过剩。大量的贸易顺差,使得出口企业换回大量外汇,按照强制结售汇制度,不管从什么渠道获得的美元,国家都得用人民币把它买回来。在收购美元的同时,投放了大量的人民币,而且这些人民币都是基础货币,在流动中还会按乘数效应膨胀。因此,才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贺强认为,根治流动性过剩,必须尽快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已经提出了要进一步"完善结售汇制度"。
  我们对流动性过剩的另一个判断是,美国流动性过剩,加上人民币升值,导致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套利。从近日美联储接连大幅降息,美国及欧洲多国政府向危机银行紧急注资,以增加流动性不足。这一事实表明,国际市场是流动性不足,我们正好判断错了。国际热钱涌入中国至少比我们想像的要少。
  美国经济是商品期货风向标
  上周,外盘商品市场呈现金属、能源、农产品期货全线下挫行情,原油期价跌破100美元关口,黄金下方逼近900美元,不少品种更是创下单日最大跌幅。不少投资者感叹,商品熊市来了!
  贺强分析,前期商品期货涨幅过大,国际金价上了1000美元,原油期货盘中突破111美元,受供求关系等影响,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大豆和豆油期货价格2007年翻番。2008年以来主要农产品价格继续飙升迭创历史新高。商品期货价格在飙升之后不可避免地面临回调已经获利丰厚的多头应该更愿意获利了结头寸,何况期货还有做空机制,期货做空依旧赚钱。
  也有专家认为,此次国际商品期货暴跌,并传导国内商品期货的调整,源于基金对美国经济恶化的预先反映,从年初至今美国不断恶化的各种经济数据持续不绝于耳。
  不过,贺强认为,美国政府正在采取系列措施挽救美国经济,美国经济也许正在经历最困难的时期,下半年也许就会渐渐走出低谷。而国际商品期货的长期发展还是要看美国及全球经济的发展是否健康。国际经济运行良好,石油、农产品、贵金属等大宗商品需求量也会大增,进而推动商品期货价格向好。接下来一段时间,美国的一些重要经济数据以及美国愿意奉行何种汇率政策,可能成为下一步商品期货走向的风向标。
  "人民币升值
  房价涨"
  是个故事
  一些机构利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经济概念编故事,也值得提防。
  贺强举例说,一此机构称,人民币升值,即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走高,以人民币计价的房地产也升值,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正确。机构只不过在演绎一个故事,以此吸引人们投资房地产或是房地产股票。事实上,今年以来,人民币仍在加速升值,各地房地产价格却持续下调。房地产板块更是深幅下挫。为什么同样的理论今天就不灵了?
  汇率又称汇价,指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或者说是两国货币间的比价汇率。人民币升值了,以人民币计价的房地产本身也就水涨船高了。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了,以前8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美元,如今7元人民币就能兑换1美元了。用美元购买的人民币资产应该上涨,也就是用外币买的B股房地产应该涨,而用人民币炒人民币计价的A股地产股票,就应该大涨没道理。
  今年房地产还会否有大行情?贺强称,有人编故事,就还会上去。其实,房地产是周期性很强的行业,与经济运行周期最为紧密。经济运行出现明显拐点,房地产就会回落。判断房地产比判断股市容易得多。(胡佩霞 苏昕)

深圳商报

濡ょ姷鍋涢悘婵嬪箟閳╁啯濯寸€广儱妫楅悵锝囩磼婢舵稒瀚�
    匿名发表·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上一篇:近期理财市场五大新特点 下一篇:创业最靠谱的4大方向

相关新闻

 

焦点图片
再也跌不起了!俄罗斯 美军宣布“华盛顿”号
最新资讯

·9月27日热门品种点评
·彝族“摸奶节”女孩上街随便让人摸 
·五种好命女面相(组图) 
·二十年过去,我们才真的需要这部《丑陋
·砍价公司现身
·从未见过的“精灵”世界 
·中国民族风 
·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洋妞 (组图) 
·《男人装》新宠新闻女郎 郭易 

经典美图

从未见过的 中国民族风 大自然的神
洋妞 (组图 《男人装》 看了以后丢
难得一见的 探秘人间天 4300年的英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