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优化策略 30万元让你笑到最后! |
发布日期:2007-12-9 8:56:00 作者:本站记者 新闻来源: 新闻点击: |
30万,是个很尴尬的数字,它可以让你暂时衣食无忧,但它却无法为你提供真正的财务安全保障-即使你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车子、甚至足够应付各种意外的保险。
30万的闲置资金,现在看来也不算一个很小的数字,但20年后再看呢?
就如3万元在20年前是一笔巨款,而如今这点钱几乎不会给你带来丝毫安全感一样,通货膨胀 的阴影在不停地吞噬你的财产。更何况与20年前相比,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风险的时期。
这里说的"高风险",不仅是指未来高昂的子女抚养教育费用及巨大的养老保障缺口,因为你也许会自信满满的说:"我可以通过投资战胜通货膨胀来解决这些问题。"有这个意识很好,但你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你真的能保证你的投资收益永远超过通货膨胀率吗?不要忘记,还有一种风险时时刻刻横亘在我们面前,那就是金融投资的风险。股市大盘进入2007年后的剧烈振荡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种风险。
2006年资本市场火爆燃起了很多人的热情,最近亲朋好友咨询笔者该买哪只股票、哪只基金的电话络绎不绝。但笔者的答案只有三个字:不好说。如果给出完全肯定的答案那就是在欺骗对方,因为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这是不是说就不要进行投资而任由通货膨胀侵蚀你的财产?当然不是。你要做的,是放弃那种希望通过投资快速赚钱的想法,而是制定一份长期的投资计划,将风险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并获得不错的收益。能实现这点吗?在这里给出的方法是:通过设计投资组合来平衡金融风险,在一个长的投资期内获得最终的胜利。
我们当然不是简单要求你拿出30万来进行投资,30万这个数字其实代表了一类有共同心理的群体:他们靠辛辛苦苦的劳作有了一定的积蓄,而这些积蓄又不足以保障他们的财务安全,特别是面对通货膨胀的威胁。他们想投资,但又惧怕投资风险会令这些积蓄蒸发。他们想寻找的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水面,让金融投资这艘船可以平稳地航行。其实,这是我们身边绝大部分人的心理。
那么,如果你有30万,不妨着手制定你的组合投资计划吧。在不需要承担巨大风险的情况下按照计划坚决执行,多年以后你会惊喜地发现,你不仅实现了真正的财务安全和自由,而与那些曾经的百万富翁相比,你也笑到了最后。
组合投资策略的妙用何在
提到资产分配、组合投资,你可能会不屑一顾:"不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吗?这个我知道。"事实上,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绝不是鸡蛋、篮子这么简单。而且即使你懂得,你真的去做了吗?在去年股市如此火爆的情况下,你手里还持有债券吗?在2001~2005年的长期大熊市 中,你难道仍将股票资产作为投资组合中最大的一部分吗?其实,绝大多数人依然是在跟风操作,从来没有一个长期的组合投资计划。
要想知道通常我们的投资行为是怎样的,那么先看一个大家从小都知道的龟兔赛跑的故事:
乌龟和兔子进行赛跑,骄傲的兔子很快取得领先,然后就在树边睡起觉来,结果当醒来看到乌龟慢吞吞地爬过终点时已经追赶不上了。大多数人的投资行为都像这只兔子,在一段时间内会领跑,领跑者当然十分引人注目。而乌龟(组合投资)却没有周围很多兔子跑得快,但其平均速度却快于它的大多数竞争对手。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因为在不同赛段里跑得最快的兔子总是吸引了最多的注意力。总是有一只兔子跑得比组合投资的乌龟快,根据赛段的不同,这只领跑的兔子往往也不同,然而从长期来看,乌龟却把他们远远抛在了身后。我们都明白故事所阐述的道理:跑得慢而稳的最终赢得了比赛,耐心和纪律必将获得回报。
或许你仍然认为,坚忍的乌龟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具有很大偶然的因素,组合投资计划也不过是"别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那么,请试着回答下面四个问题,当看到我们给出的都是"否"的结果,相信你会逐渐转变你的观念,明白组合分散投资是多么得重要:
专业的"择时操作"和"证券挑选"能确保最终胜利吗?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很难给出否定的回答,因为在潜意识里,投资不就是靠"低买高卖"、挑到好的基金或股票来获利的吗?这没错。但是让"择时操作"和"证券选择"来确保你的获利、更主要的是长期最终的胜利,就勉为其难了。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巴菲特,大多数投资者只愿意享受牛市 带来的成功喜悦,却不能承受熊市带来的失望。
在1974~1983年,美国曾发起过研究91项大型退休计划项目的长期投资收益,结果证明投资计划每季度的收益主要归功于三个因素:资产分配策略、"择时操作"和"证券挑选"。而资产分配策略是投资组合绩效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择时操作"和"证券挑选"只起次要作用。资产分配策略占了季度收益总值的91.5%,而"择时操作"和"证券挑选"分别只占1.8%和4.6%,差距非常大。:
那么过分依赖"择时操作"和"证券挑选"有哪些弊端呢?"择时操作"要求投资者具有敏锐的嗅觉和行动能力,否则就不能在定价机制失灵的时候洞察先机并立即做出反应。采用"择时操作"策略会出现把100%的投资份额都用来购买现金等价物或者股票的极端情景,这个方法明显的风险是投资者手里的全部资金很可能在错误的时间投入了错误的资产。
看看下面这个例子(注:我们在本文中均采用的是美国的案例和数据,因为中国以前的资本市场在制度上还远未成熟,数据很大程度上失真):投资者如果能在1984年至1998年的15年间成功预测出标普500、EAFE(欧洲、澳大利亚和远东指数)、NAREIT(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协会权益指数)、GSCI(高盛商品指数)这四种资产中哪种资产收益最高,那么他能获得高达32.19%的复利收益率。但事实上,即使是美国近600家专业共同基金也都不能达到这一收益。而假设每年他预测收益最高的资产类别最终在四类资产中排名第二,15年期间仍可以获得19.32%的复利收益,然而在近600家基金中,只有5家的绩效超过了这一指标。可见,要想成功预测单一类别资产的长期走势和收益比登天还难。
而对于采取"证券挑选"策略的专业投资者来说,为了价值增值,必须不断提高回报率,而且收益必须大于交易成本及其伴随发生的费用--这一点虽然不是完全不可能做到,但要做到的确非常困难。
相比于"择时操作"和"证券挑选",投资者选择哪些资产类别以及如何分配各类资产在投资组合中长期占有的比重,对后来的投资收益大小更具决定作用。投资者需要设计出一套合适的长期战略,可以以最小的风险来实现他们的金融目标。 你会建立一生的投资计划并坚决实施,而不在乎短期的回报吗?
用一生的时间来进行有计划的投资,恐怕很难做到,还不在乎短期的回报,这就难上加难了。再回到龟兔赛跑的例子,当看到兔子把乌龟远远地甩到后面时,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兔子会稳操胜券,即使它暂时休息一下也无妨。但事实却是,在资本市场上的短期打盹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参照美国易卜生协会对1926年到1998年期间的证券回报的研究,假设一个普通股投资者错过了普通股最佳的7年(1991~1998),在这一期间他投资了短期债券,那么他就错过了这70年间关键的10%。1925年最初投资的1美元于是从本可以通过持续投资大公司股票可以实现的2351美元下跌到202美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