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 作者:林 男

延安在陕西黄土高原沟壑区。1996年11月由国务院批准将地区改为延安市。今天,延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成为陕北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笔者收藏两枚弘扬“延安精神”章,这也是对延安精神的一种回忆和继承。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和党中央随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到达陕北“延安”。从此,“延安”成了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工农红军向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成为中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
毛泽东在“延安”工作了13个春秋,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用毛泽东思想培育起来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笔者收藏两枚弘扬“延安精神”章。如图1,是异型铝质像章,规格4.6厘米×4.8厘米,重9克。正面浮雕毛泽东免冠左侧头像,周边填红色网状光芒线,头像下方是一颗红五星中镌有一位抗日将士骑着战马,冲锋陷阵的英勇图案。奔腾向前的战马,象征着抗日将士无往不胜、无坚不摧、锐不可挡的英雄气概。红五星右侧是金黄色的层层宝塔和排排窑洞。最下方是金黄色造型逼真的三拱延水石桥。
精工巧匠采用中浮雕艺术手法,把战马与将士的形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宝塔、窑洞和延水桥描绘得活灵活现。网状光芒线增强了光芒密度,万道金光交织辉映,更具像章艺术感染力。画面寓意为在党领导下,在“延安精神”鼓舞下,抗日将士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一定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
图2章是4568部队制作的圆形铝质像章,直径4.5厘米、重7克。正面铸毛泽东免冠左侧浮雕头像,周边填红色光谱,头像下方,右侧是宝塔山和窑洞;左侧是扇形半开,毛泽东在延安写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3本著作。也正是“文革”中喊得最响、人人背诵的“老三篇”。老三篇的设计与历史、现实紧密相联。设计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来表达像章主题、正是艺术创作的基点。
两枚像章主题图案同是延安宝塔山和窑洞,都能直接表达延案精神。只是副图案不同,图1章的抗日将士,是在延安精神鼓舞下,达到一种自我思想境界和形象。图2章的三本著作和延安精神是一致的。图1章内容丰富、情节生动,较图2章略高一筹。图2章贴近历史也有特色。
纵观两章,制作精美、雕工精细,都闪烁着延安精神的光辉。在市场经济腾飞的今天,勿忘和发扬“延安精神”,祖国会更强大、生活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