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镶玉”举世无双
3月27日下午3时,收藏了数十万件中国文物精品的首都博物馆,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设计方案在这里正式揭晓。
北京奥运会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形象。奖牌背面镶嵌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介绍,北京奥运会奖牌中国特色浓厚,艺术风格尊贵典雅,和谐地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以其奖赠奥运成绩优胜者,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和礼赞。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个运动项目的优胜者,将佩戴着“中国玉”奖牌返回故乡,将北京奥运会珍贵的记忆永久保藏。
全球公开和定向征集到265件作品
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的研究规划工作,从2005年11月开始。通过对往届奥运奖牌设计经验的分析,北京奥组委确定了奖牌设计理念、设计要求和创作方式等,制订了奖牌设计开发方案。
根据中国国情和北京奥运会奖牌赞助商必和必拓公司的愿望,为动员专业人士更广泛地参与,同时确保设计质量,奖牌设计采取公开征集和定向邀请创作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2006年1月11日,北京奥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出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奖牌设计的邀请,同时邀请经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等权威机构推荐的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11家专业机构作为奖牌设计的定向邀请单位。
征集活动期间,北京奥组委组织赴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进行奥运奖牌考察工作,并于2006年2月28日组织召开了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研讨会。北京奥运会奖牌征集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公众关注,纷纷来信来电提出自己的建议。经过近3个月的征集,北京奥组委共收到应征作品265件,其中有效应征作品179件。应征人来自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同时还有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匈牙利、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以色列、芬兰等国家的应征来稿。
“金镶玉”方案浮出水面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评出优秀作品,北京奥组委邀请了国内外在艺术、雕塑、造币等领域具有杰出成就的专家学者担任评委,他们依据奖牌设计的要求,对179件有效应征作品进行了初评和复评。
2006年4月13日,北京奥组委召开了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征集活动初评评审会,对179件有效应征作品进行了初评。经过评审委员会投票,共有10件作品进入复评。
2006年6月7日,北京奥组委召开了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征集活动复评评审会,对奖牌设计初评评出的10件平面入选作品的实物模型进行了复评。评委对10件入选作品的奖牌实物模型、挂带、包装盒、证书进行了认真审查。
按照复评程序的规定,评委们投票评选出了3件作品提交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2006年6月30日,经过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确定了北京奥运会奖牌修改方向。由中央美术学院创作组集体创作的“金镶玉”方案正式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