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气势磅礴的诗句,描写的就是屹立在武汉市蛇山和龟山之间雄伟壮丽的武汉长江大桥。
万里长江自古以来就是难以逾越的天堑,切断了纵贯南北的交通运输。从1913年到1946年,曾先后四次提出在武汉长江上建桥的动议,但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始终未能变成现实。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1月,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政务院会议,听取铁道部长滕代远关于筹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报告,讨论通过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
武汉大桥工程局成立后,曾制作了一枚武汉大桥勘探纪念章(图1),铜质,直径2厘米,正面刻绘了一艘大型勘探测量船在长江中进行工作的场景,船上红星高照,底部绘有奔涌的浪花,章上镌有“武汉大桥勘探纪念”和勘探时间“1954”年。背面铸有“武汉大桥工程局”铭文和三位数编号。
1955年9月1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兴建,这是建国初期国家铁路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实际总投资1.38亿元。堪称我国建桥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57年10月13日,武汉长江大桥胜利竣工通车。武汉大桥工程局为了表彰参加建设大桥的工作人员,特制作了一枚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章(图2),铜质镀金,五角星军功章造型,通径3.8厘米,正面上方镌有一颗红五角星,主图为横跨大江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雄姿,右上方刻绘有一只衔着橄榄枝展翅高飞的和平鸽,象征着中苏人民友谊,同时又给静穆、壮观的大桥增添了几分喜庆气氛。底部刻有通车时间“1957”年。背面铸有“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章”铭文和发行编号。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武汉市曾制作多种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章,如和平鸽纪念章、观光纪念章(图3)、通车十周年纪念章(图4)等。
武汉长江大桥经过近半个世纪惊涛骇浪的洗礼,如今依然坚如磐石地屹立在滚滚长江洪流中。2002年8月至9月,武汉市投资1000多万元,对桥面进行首次大修缮。经过“整容”后的武汉长江大桥焕发出青春,继续迎接繁忙的人流车龙,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