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大铜章之蠡海管窥
——我见(二)
收藏与投资的“推敲”
作者:黄沙吹尽
收藏和投资的价格和价值的取向,不仅仅在一件藏品现行价格的高低贵贱,价格代表的是一个藏品的表象,而藏品的价值确是一个复杂多元化的综合因素。一个阶段的价格不能反映藏品的真实价值,它仅是衡量价值的一个参考因素,表现在价值上起着一个杠杆的作用,是价值的一个外在的力;价格是价值中一个不安分的元素,会因各种外在不稳定的因素标示出与藏品价值相左的结果。言及铜章的收藏和投资也与其他艺术品的情况相似,首先,要考量收藏圈子的大小,选题是否精要,产品是否出自名门,以及下面提到的收藏投资三要素,然后判断其价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
收藏与投资的关系,我意以为投资是对收藏者的考证,是你对藏品更高品位上的慧眼识珠。你应具备对文化、艺术、收藏市场的把握,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的走势了解,虽不至于事事关心,也须声声入耳。
投资是对收藏理念的升华。是收藏价值的动力所在,投资的收益可以转化成收藏的经济基础。藏品的丰富,品种的多样化,藏品的精益求精,以及对藏品开展的深入研究和鉴赏品位的提升,犹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导师的著名的哲学三段论,量变到质变再到螺旋式的上升等等,除了自有资金作为保障外,都有赖于投资有时甚至是投机的获利,否则只能是竭泽而渔,收藏也成了无源之水,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更何谈收藏的集大成者。投资反哺收藏是一种放水养鱼的的关系,二者紧密相联,投资促收藏,收藏利投资,寻求的目的是藏品在量和质的提高。我们倡导收藏与投资应有战略眼光,以收藏为中长期战略上的考量,中短期战术锁定投资品种,而低价品种则适宜长线投资,可以适量建仓,属投资、投机两相宜的藏品,因为所费不贷。
近期,多种利好的聚合展示了铜章的收藏和投资正逢其时。具体讲,一是“天助”,近年国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社会消费品零售指数不断抬高,中产阶层的增长,激活了藏品市场“盛世收藏”的热潮;二是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虽说铜章随着改革开放而生,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引起各界对其重视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再加上近来以其为收藏的爱好者的成倍增长,很多老章恰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凸显“物稀为贵”的收藏与投资的商场法则;三是“人气”,由于老章的制作意图等历史原因,大多是缘于以纪念主题的艺术品而发迹,故真正进入销售渠道的“量化”数字难以统计,以及年代久远等,本来发行有限的品种及其数量或在一定范围的群体中(非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沉沦”(中国荔枝节),或作为旅游工艺品商业化(秦始皇铜车马),或被不经意间毁坏或当废物品处理,致使存量锐减。由于散失民间,沉淀的范围很难有个权威的说法,所以国内各时期发行的铜章存世量都难以估测,“已很有限”却是藏家们较为一致的看法。
2004年开始,铜章收藏和发行又重拾升轨,目前仍处初级上升阶段,离其应有的市值地位尚有较大的空间。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富有阶层的崛起,诞育出其需求扩大的基础,必使市值出现相应的上升幅度,此时如能注意艺术精品的收集正是把握先机的绝好时机,前景看好。就投资角度而言,铜章的市场价格与行情大致由其选题(文化内涵)、艺术设计、铸造量、铸造工艺及制作成本构成,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现今这种熙熙攘攘的市场上,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好,藏好章,收精品,就要将收藏和投资的尺度拿捏好。准确性是艺术品投资成功的关键。只须掌握三大要素,即(一)投资的作品须具有独创性的艺术风格;(二)具有高难度的技法(体现在作品的特殊技巧和雕刻工艺的组合);(三)选择作者创作高峰期之精品(含金量高的精品才具真正永恒的价值,与泛泛应酬之作,价值上有天渊之别)。注重三要素的有机结合,则如手持披坚执锐之利器,在艺术品投资领域可攻城陷地,胜券在握。
关于铜章的收藏与投资理念,从收藏理念来分理应有层次之分,关注各个发行年代的收藏与投资是传统收藏的理念,这种收藏活动随着经典铜章的行价的攀高,存世量的越来越少、鉴赏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和大众的实际经济能力差距的逐步拉大,而渐渐形成了两极分化式的收藏群体。解决这种趋势的蔓延,加大对投资品种的比重的投入(选择精品)不失为一种智者之选。不然就是古今之收藏大家,富甲如赵孟頫、董其昌、张伯驹的贵胄富绅之流也难以为继。收藏界交口盛誉的张伯驹先生破财变产,抢救国宝西晋陆机《平复帖》和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就很能说明收藏与投资结合的利弊。
作为收藏和投资,我走的是精品路线,在铜章发行的熙熙攘攘中,虽知实属不智,也是无奈之举,这几年铜章发行品种、数量比翼双飞,为芸芸众生者的我不敢问津。
我崇尚的法则是——
收藏方针:收藏+投资+投机
收藏理念:不拘专题,只收精品
收藏风格:兼收并蓄
大铜章意境其深远,坊间高论甚多,不管是宏篇巨制,还是专题考究,对大铜章的开发制作,不管是工艺设计者、集藏的大隐或是小隐、或是经销者和开发商(单位),都是首重题材,次选创意(设计),再谈做工(雕刻)。因此对于题材的把握在下以为,泱泱华夏古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可撷取的题材如恒河之沙,不可胜数,所谓好中选优,优中选精。这里放下设计者暂且不提,对于吾辈而言,择选题材路线,在铜章的收藏或投资上,就可先声夺人,智珠在握。
总之,收藏和投资精品的标准是,它应该具备仰鼻息于悠久历史的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雕刻艺术、铸造技法;继承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审美意识的衣钵;以对铜章艺术的完整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技法去诠释和演绎数千年来文明古国的传承和发展诸条件的作品。
纵观目前大铜章发行的品种,期望的是精品越出越多。当然期望和实际部不一定是正比的关系,艺术家的创作也会有大年小年、高峰和低谷之分,甚或有应酬之作。这和当下创作者对设计的思考和深入以及社会、市场等都有直接的因素。好作品要经历反复推敲,尤其是有同类的作品相比较时;还有设计者对其他艺术的熟悉理解运用得是否精粹;再有就是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收藏者的评判。等等,等等。
握在手里的是历史的沧桑,触摸到的是雕刻艺术的髓骨,瞻仰倾慕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邃古。意境深远,震荡胸臆的“大铜章”,是主题和艺术形式完美组合的经典,震撼蓬勃的感召力,在创新中传承是它的生命力所在。真心期望她长盛不衰,魅力永恒,健康成长成为中华艺术苑中的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