闂備浇妫勫畷顒傜博閻㈢ǹ妫樺ù鐓庣摠椤︻厽顨ラ悙鑼虎闁硅鎷� 妤犵偛鐏濋幉鈩冩媴瀹ュ棗鐝g紒澶涙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精品赏析 > 正文
 
[中国钱币故事] “开元通宝”与“飞钱”
发布日期:2004-1-26 12:23:00  作者:本站记者  新闻来源:   新闻点击:

唐代的“开元通宝”,开创了我国货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自此,青铜铸币告别了以半两和五铢标重命名的传统,开始向抽象化、符号化转轨。“开元通宝”还在形制和重量上树立了中国货币的标准形象,它以一钱为法定重量单位,每十枚钱重一两。十钱一两的十进位制由此产生,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开元通宝”这四个字出自唐初欧阳询的手笔。所谓“开元”,是开创新纪元的意思,而“通宝”则指在统一之国度内的通用宝货。欧阳询的书法居唐代四大家之首,他的楷体“于平正中见险绝”,对后世影响很大。但“开元通宝”却含八分和隶书,写得方圆兼备,颇能显示初唐文化的兼收并蓄。“开元通宝”不是“年号钱”,它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开铸——这比唐开元年早了近百年——在唐代约三百年的历史中通用,未有中断,这在货币史上也是罕见的。 当时不仅国内商品流通繁盛,而且在对外贸易方面,东起长安,西至伊朗印度土耳其的“丝绸之路”,使中国成为亚洲地区的商贸中心。中国最早的一种汇兑方式——“飞钱”,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飞钱”亦称“便换”,起于唐宪宗时。由于国内及外贸交易的日益发达,铜钱短缺的形势加剧。当时与唐朝通商密切的许多国家,也流通“开元通宝”。铜钱大量外流,唐朝中央政府有限的铸币量不敷使用,各地经常出现“钱荒”。于是中央政府规定各地方政府禁钱出境,以防钱币流入海外。这样,汇兑业务的雏形“飞钱”便应运而生了。 “飞钱”有两种,一种是各地在京师的商人,将售货所得款项,交付各道驻京的进奏院,由进奏院开具发联单式的“文牒”或“公据”,一联交给商人,一联寄往本道。所谓进奏院,是唐代中期边疆地区的藩镇节度使为加强与中央政府的联络,在长安设立的办事机构,专门负责呈递奏章,向朝廷各部门请示汇报及搜集政治、商业消息等。到九世纪初,全国节度使已发展至四十多个。使用“飞钱”的商人与节度使派遣在京的进奏院交涉完毕后,以一纸凭据即可随时随地兑换现钱。另一种“飞钱”是由一些“邸店遍海内”的私商办理的。这些私商就是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及欧亚国家开设钱庄、票号的山西商人的祖先。私商招徕这种生意,一是为了避免输送现钱,二是牟利。他们利用总店与设在各地邸店之间的联系,向不便携款远行的商人发放票据,商人可凭此“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在私商所开的联号合对票券后取兑货款。当时进奏院所办的“飞钱”曾一度收费,元和七年时,每千钱“便换”收取汇费达百文。而私商受理的“飞钱”都是平价汇兑,不收汇费。但古时交通不畅,加之边地路途遥远,合券付款往往在一两个月之后,这实际上已使私商获取了利息收益。 “飞钱”这种汇兑方式在唐代发端后,被北宋沿用。宋开宝三年(公元971年),官府在开封设置官营汇兑的机构“便钱务”,为行商直接办理异地汇款。据有关资料,在995年至997年间,全国商业汇款已达一百七十八万贯,规模远远超过了唐代。这标志着中国的信用交易已走过了萌芽期,随货币金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元宝”的由来 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钱称作“元宝”,始于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蒙古大军灭南宋后回至扬州,丞相颜伯下令搜检部队行李,将所得撒花银子统统销铸作锭,归朝献纳。经办此事的销钱官依金代银铤成例,制成每枚重五十两的银锭,取名“扬州元宝”,呈给世祖忽必烈。世祖又将元宝分赐给王孙国戚们。当时所铸元宝形呈马鞍,两端圆弧,中间束腰,在形制上与南宋和金的银铤十分相近。元代称金银钱为“元宝”,有元朝之宝的意思,黄金叫做金元宝,银锭叫做银元宝,后来也就成了金银货币约定俗成的通称。 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的发现和使用都迟于黄金。这是银矿常与铜、铅等化合,冶冻分解技术难以掌握的缘故。元代用银,一方面传承宋朝钱制,另一方面元宝的价值尺度已发展到一种流通手段,成为名副其实的通货了。元人认识白银,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在忽必烈铸“扬州元宝”之前,蒙古太祖成吉思汗就已铸过“大朝通宝”银钱。此钱正面多刻鼠、牛、虎等兽印,是一种生肖纪年币。当时蒙古与地中海岸的土耳其斯坦等贸易关系密切,商队往来也十分频繁,交易中使用通行的花刺子模银币,入主中原后即提高了白银的货币职能。当时白银不仅用作赏赐、国家贸易、借贷等,还常常用来表示物价或直接购买粮、马等。虽然元初时朝廷曾明令禁止民间流通和买卖金银,但百姓之间的借贷、日常交易甚至劳务报酬的支付等等以银计价,已成家常事。后来的元成宗铁木尔在元贞年间又铸“元贞通宝”小银钱,目的不再是流通,可能是作吉祥钱或供养钱。银钱的重要性更体现在政府确立纸币制度后,仍以白银为本钱来保证纸币发行。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最初行用宝钞时还以折合银锭计算,后来径直用锭为单位来衡量宝钞。蒙古帝国爱银之甚,由此可见一斑。 银元的诞生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向道光帝呈递了一份题为《查议银昂钱贱除弊便民事宜疏》的折子,分析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钱贱银贵的流弊,提出了“欲抑洋钱,莫如官局先铸银钱”的对策。为此林则徐还模仿外国银元,在江苏试铸过造型简朴、成色较高的银饼。此奏未被旨准,正式的中国自铸银饼迟至咸丰初年才在上海发行。这标志着清代用银已从银两制开始向银元制过渡,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在清初的一百年间,各地仍沿袭明末行用铸成锭形的银块,以两计算,称量使用。当时市面上流通的银块形状繁多,成色不一,重量在一两以下的称散碎银子,一两至五两的称小锞,用于一般交易;大宗买卖则用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纹银,它是一种全国性的假象标准银,重约十两的中锭、重约五十两的元宝,在支付时必须先折合成纹银,再换算出其所含纯银,才能完成物值交换,使用起来十分不便。 鸦片战争爆发前后,外国银元相继输入中国内地,当时在市面上流通的各国银元有西班牙的本洋、荷兰的马剑洋、英国的站人洋、墨西哥的鹰洋、日本的龙洋等等,已达几十种之多。由于洋银计枚核值,使用时不必称量,因此民间乐于接受。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它在中国成为一种选用货币,同时也成为中国自铸银元的催生剂。道光、咸丰年间,从与外商贸易频繁的沿海城市兴起,各地先后仿铸洋银。在广州称广板,福州称福板,杭州称杭板,其中以上海道台监制的最为规整,重量大体与外国银元相符。在这种景况下,清政府为了保持民族尊严,维护货币制度,开始筹划铸行本国银元。 光绪十年(1884年)吉林上奏商民无现钱可用,之后饬交机器局制造足式纹银一钱、三钱、五钱、一两等重银钱,于是一种叫“吉林厂平”的银币出现了。这是中国引进先进铸币工艺的第一套机铸币。两年后,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创办广东钱局,购进英国机器开始铸造名为“光绪元宝”的银元,当年铸成100万元。此钱银色为九成,重七钱二分,通称一元;与之配套的还有四种辅币,即五角(半元)、二角、一角、五分银币。这是中国正式用机器铸行银元的开端,也是现代货币单位制度之滥觞。光绪元宝背面饰有蟠龙纹,又仿洋银制成,因此称作龙洋。数年后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又奏准成立湖北银元局,铸造“湖北省造”银元。其后各省纷纷仿造,一时间全国大部分行省都开始铸地方银币,朝廷不得不下令除广、湖两局及南洋、直隶、吉林外,其他地方一律停铸。各地铸币权被收回后,朝廷在天津设立了铸造银钱总厂。 银元大量出现后,围绕着货币单位用“元”还是“两”,即银币的基本单位是计枚还是计重,在当时朝野间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朝廷征求各省督抚意思,结果赞成以“两”为银币单位的占了上风。慈禧死后,朝廷于宣统元年(1909年)成立币值调查局,决定正式采用银本位,以“元”为货币单位,每枚银元重量为库平七钱二两,成色千分之九百,并成立中央直辖的铸币局。但同年辛亥革命爆发,清代铸造银元的历史刚揭开新的一页,就匆匆地结束了。 “法币”的命运 1927年,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当年六月,财政部饬令停铸“袁大头”,仿民国元年孙中山开国纪念币,以最快的速度改铸新式国币。但因为绘样、镌模种种工序尚需时日,在新模未成之前,财政部只好暂用民国元年孙中山开国纪念币旧模印铸银元,以济金融。据记载,在此后四年里,孙中山开国纪念币铸量不下数亿枚,与“龙洋”、“袁大头”一同成为旧中国流通最广的银元。 由于国内缺乏专业人才,当年的“袁大头”图案是由天津造币总厂雕刻师鲁尔兹·乔治主持设计的。1929年初财政部欲再次邀请外国人参与设计,各国造币厂都想抓住这次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机会,纷纷提供银元样品。此事引起国内强烈反对。南京政府财政部踌躇多时,未敢直接采用各国样币,而根据外国设计,发行了正面为孙中山侧面像、背面为帆船放洋图的一元银币。但新币甫出,“九一八”事变爆发,民众对“船洋”背图众说纷纭,只好收回重铸。之后财政部决定由新在上海成立的中央造币总厂在全国发起征稿,结果雕刻家郑可创作的孙中山像石膏模入选为新币正面图案,背面为双帆放洋图。1933年3月财政部开始在上海大量制铸,但未及投入流通,同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又宣布以纸币为法币,白银收归国有。中国历史上大规模铸造和发行银元的时代就此结束。 1935年9月,英政府派其首席经济顾问李兹罗斯来华,帮助筹划新一轮货币改革。不出两月,以紧急法令形式公布的《法币政策实施办法》出台,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即具有无限偿还能力的货币。由于割断了货币与白银的联系,法币成了不兑换的纸币。这项改革固然表明了中国货币的历史性进步,但普通百姓想用它买卖外汇则近乎空谈。 法币改革的直接结果是,国民党政府一下搜集到三亿元白银。这种金融垄断为其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由于法币自身是没有法定含金量的,它的价值须由外汇汇率来表示。元法币与英镑的汇率是根据当时近五年来英镑平均汇价决定的,因此中国必须收兑足够的白银运往伦敦,换成英镑充作准备金。法币依附英镑,这很快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弹。美国停止在伦敦市场收购白银,致使银价下挫,中国的白银准备金价值被大大贬低。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向美国乞好,1936年法币又与美元挂钩,以100法币等于29.75美元,确定了美国对中国币值的霸权。抗战胜利后,法币恶性膨胀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战前能买一头牛的法币,到1948年已买不到一盒火柴。 国民党政府于1948年8月19日又推出了新币种,那就是臭名昭著的金圆券。它的严重后果,现在已尽人皆知了。 (摘自《钱眼里的中国》张功臣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18.00元)
妤犵偛鐏濋幉鈩冩媴瀹ュ棗鐝g紒澶涙嫹
    匿名发表·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上一篇:币中美猴比高低 下一篇:请教各位知情人士?

相关新闻

 

焦点图片
美哉中国金银币之中国 唐继尧将军纪念银币一
最新资讯

·金价反弹馅饼还是陷阱?理财师:近期具
·9月25日集币视点(本站专稿)
·地球上最为奇特的动物 
·女人在婚姻中需跨越的几道坎 
·女人在婚姻中需跨越的几道坎 
·梦幻岛酒店告诉你什么才叫奢华
·明星股民踩中雷曼地雷 李嘉欣亏掉一个
·4300年的英国“巨石阵”之谜被破解(图
·秀美迷人靓妹妹
·极致美女林娜 [13P] 

经典美图

4300年的英 秀美迷人靓 极致美女林
美女自拍写 过瘾!你能 孙菲菲最新
闭月羞花 百年成妖, 售楼小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2008 JiB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