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银币
光绪三十二年铸造的银币叫“大清银币”,有壹两、伍钱、贰钱和壹钱,正币的正面:外圈为一周水波纹。向内第二圈上部中间是满文,两侧有“丙午”纪年和“户部”二字,下边写“壹两”。中间“大清银币”四字,最中心一个阴文“中”字。背面的外圈有“光绪年造”和英文,中间是龙纹。辅币的正面无外圈的水波纹,其他都与正币一样。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颁布大清国币条例,规定银币以圆为单位,重量为库平七钱二,成色为900/1000,定名“大清银币”。有壹元、伍角、贰角和壹角四种。正面外圈上部为满文,下部写“宣统三年”,两侧双花纹;背面是蟠龙图,中间竖写“壹元”(或伍角……),下边英文。各省奉旨照样铸造,区别仅限于蟠龙纹,有长须、短须、双须、曲须、大尾龙和反龙等多种。只有曲须龙的银币曾进入流通,其他各种都是试制品,数量极少。
清代龙洋在清朝灭亡后,仍在民间大量流通。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8 18:44:01编辑过][/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