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南客 文章来源:大江南收藏
收藏是收藏者永远的梦想。当这些梦想即便尽最大努力也无法实现时,最期望的,就是能有相应替代品,以满足略显崎形的收藏渴求。这种心态,在第一套人民币收藏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第一套人民币从1948年12月1日起发行,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在新中国经济大舞台上,前后活跃了六年时间。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最低壹元,最高伍万元,共12种,细分为62个版别。收藏界公认,将其中20个品种收全者,能获得初级职称;收集到20至42个品种,可以评上中级职称;集到43个品种以上,算得上是教授、副教授了。而能将全部62个品种集齐,则是享受国家职务津贴的高级人才。从现有资料看,个人收藏中,尚未发现创此记录者。也就是说,尽管距今不过半个多世纪,但想收集全部62种版别的第一套人民币,是可想而不可实现的梦想。即便有这样的机会,对于以工薪收入为主的普通收藏群体,百万甚至两百万元以上的天价,也是一个难以跨越经济鸿沟。
正是顺应钱币收藏者这种心理需求,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制作的“第一套人民币纯银微缩珍藏册”,问世之后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发售当天,在北京、在西安、在广州、在深圳,几乎都无例外出现了火爆场面。为什么会如此?新华网转发河南发售“第一套人民币纯银微缩珍藏册”消息标题,非常准确地解释了这一现象。其大标题是“阔别50年,回眸历史天空”,副标题为“纯银打造经典人民币”。前者以“阔别50年”介绍了第一套人民币发行的渊源,以“回眸历史天空”描述了收藏者的渴望心态;后者“纯银打造经典人民币”,既介绍了这套产品的特性(纯银材质,第一套人民币题材),又以一个“银”字,突出了这套产品的收藏意义。“银”是纯正,“银”是梦幻,“银”是尊贵。这提纲挈领的一个“银”字,也道出了钱币收藏者对第一套人民币的百般渴求。
从制作上看,“第一套人民币纯银徽缩珍藏册”有三大亮点:其一,以纯银材质,全面再现了第一套人民币的全貌。此珍藏册收录有第一套人民币12种面值、62种版别全部图案。其中最珍贵的,如Z1-54伍仟圆“蒙古包”、Z1-59壹万圆“牧马”、Z1-45伍佰圆“瞻德城”,据圈内人士统计,目前只分别发现有59枚、55枚、51枚。极少有人目睹过真品。此珍藏册问世,填补了收藏者的遗憾;其二,这套以第一套人民币为题材的产品,分三册装帧。纯银成色高达99.9%,总重量为1458克。票面正反两面,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彩印及浅浮雕技术,最大程度地再现了第一套人民币的历史风貌;其三,“第一套人民币纯银微缩珍藏册”发售量仅为8000套。相比范围越来越宽的需求市场,这个数字明显是偏小的。另一方面,发行量透明公布,也介入者买得称心,买得放心,也从中看到收藏增值的希望。
目前中国经济大环境越来越趋于成熟,原先充斥无序投机、违规炒作的股市,正一步步走向正规;高泡沫的房地产炒作,也因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价格,虽与历史最高有相当差距,但近期一直呈稳健的向上攀高态势,不少投资者纷纷把眼光转向了全银制品。“第一套人民币纯银微缩珍藏册”以纯银为材质,以第一套人民币为选题,将投资与收藏相结合,非常迎合当前的流行趋势。也正因为如此,它的未来还会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对于收藏界,类似“第一套人民币纯银微缩珍藏册”藏品,是新新另类,但收藏无规律,只要东西好,只要它能折射出一定有价值的信息,它就有它的市场,就有它的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