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浙江省工商局副局长吴干冰介绍,今年6月以来,浙江省工商局在广告监测中发现,奥运产品发布的广告量急剧增多,其中涉嫌虚假内容。不少收藏品投资者不断向工商部门咨询奥运产品广告的真实性,更有消费者投诉买到假冒的奥运产品。
“针对这一情况,浙江省工商局多次派人到杭州奥运产品市场进行摸底调查,并以消费者身份买回若干件奥运产品送相关部门检测,结果表明这些产品全部系仿冒或假冒。”吴干冰告诉记者,发现这一情况后,7月12日,浙江省、市、区三级工商部门联合行动,对浙江图书馆、浙江音乐厅等奥运产品集中销售点进行突击检查。现场查获8家经销点,查扣各类涉嫌侵犯奥林匹克标志的奥运产品14种,其他收藏工艺品11种,共110件。
据悉,对查获的奥运产品,浙江省工商局在公证部门的全程公证下,送国土资源部杭州矿产资源监督监测进行质量鉴定,并及时与北京奥组委联系。
“经北京奥组委确认,8家经营者全部未经授权,不能销售奥运产品。14种查扣的涉奥产品仅2种与北京奥组委授权的商品名称相一致,其余12种全系冒充奥运产品。”吴干冰表示,即使是这2种与北京奥组委授权的商品名称相一致的奥运产品,仿制的可能性也很大,还有待鉴定。
根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规定,未经北京奥组委同意,任何网站或实体店销售奥运特许商品都属违法行为,即使销售真商品也是违法行为。
假冒产品其罪二:虚标产品金银含量
经鉴定,送检的12种产品(包括5件非奥运收藏品)9件不合格,不合格率达75%。大多数产品虚报金银含量及纯度。如《奥运百年珍邮(历届奥运会邮票大全集)纯金邮票》,售价7800元,所谓纯金邮票,是在塑料邮票模具片上撒些金粉,金纯度不到0.01,金含量可以忽略不计。《北京奥运与十二生肖(纯金版)》,售价高达19800元,每一块生肖牌都做得很大,但外圈全部是铜,仅最中间的一小块是金,而消费者普遍误认为外面的铜也是纯金。
假冒产品其罪三:防冒产品质量检测证书
浙江省工商局向有关检测部门核实,经营者提供的奥运产品质量检测证书全系仿冒。提供的质量检测证书仅仅是样品的检测证书,不能证明其它产品的质量。
“经营者为骗取消费者信任,故意大量复制防冒检测证书,这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欺骗消费者。”浙江省工商局经检处朱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朱建军介绍,市场上在销售的这些假冒产品,既无生产厂家,也无生产厂址,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
假冒产品其罪四:夸大产品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
浙江省工商局在整治中发现,几乎所有产品都以“史无前例”、“全球绝版”、“百年不遇”等不实之词形容产品的收藏价值;以“产品全部是黄金打造”、“升值潜力不可估量”、“收藏原始股”等形容产品升值潜力。而事实上,销售的产品既不是奥运产品,又不是货真价值的收藏品,几乎没有任何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
假冒产品其罪五:别有用心选择销售场地,误导消费者
这次查获的经营者,几乎都选择向文化气息浓厚的单位临时租借其场地进行经销,如图书馆、音乐厅、博览会展厅等。经营者在广告中不标明经营单位,仅标明经销场所,让很多消费者误认为是文化事业单位的经销点在销售奥运产品。
假冒产品其罪六:精心“策划”销售方式逃避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