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于新中国初期参加人民银行工作,经历过解放后各项业务的变迁,从始至今已50多年了。
近日,笔者有幸搜集到一些新旧人民币兑换折合的物证(见附图),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现将回忆片段归纳如下,以飨读者。
史载,我国第一套人民币(旧币)于1948年12月1日,在人民银行成立后发行。当时,由于解放战争正在进行,国民党反动统治还没有完全被推翻,故它是在物价极不稳定的条件下发行的。这套币,票面版样特别多,其品种总共有62种,它是迄今1至5套币中,版样最多的一套。该币面值也比较大,最大面值为5万元,最小的为1元,当时并未发行角、分币。该币随着解放后形势的好转,中央决定进行币改,随之将第一套币改换为第二套币,币改时间为1955年3月1日。此次币改,它是经过解放初期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大踏步走向繁荣之时而实施的。
人民币第一套转换为第二套,是属于币制改革性质,它不同于2至5各套币套类之改变,它是解放后,国家金融史上一次大的行动。
币改之初,人民银行总行,要求下属各行务必统一部署,首先做好所有账务的新旧币折合工作。折算率为:旧币1万元折合新币1元,旧币百元以下四舍五入(见附图)。币值折好后,按存、放、汇账户抄列新旧币折合对照表,然后依据对照表,建立各项新账。新账建好后再抄制新旧币折算的单位往来对账单,以对清内外账务(见附图)。这项工作,总行要求各行不能出现差错。此工作终结后,将少列的折算表作永久保管档案保存备查。在币改实施之时,各行的业务量都很大,同志们整整奋战了三昼夜,才完成了新旧币的折算工作。这次币改的第二步工作是钞票限期兑换,其兑换比例是旧币1万元兑换新币1元。兑换中,为了照顾群众的利益,上级行还规定,不足百元的零头旧币(100元旧币兑换新币1分钱)采取以实物找补的办法,50元给信封一个,20元给信纸一张,18元给钢针一枚。这样一来,城乡群众兑换踊跃,在很短时间内银行顺利地完成了新旧币兑换任务。从此,我国人民币则走上了正规的道路,成为世界上最稳定的货币之一。
作者:雷晴波 来源: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