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币专稿 作者: 成 竹
综观2004的钱币市场,整体仍然一个大的调整周期当中,主要表现为市场人气低落,价格低迷。但年末市场成交又明显弱于前期。据市场钱币商反映,主流彩金币及本色金币近一个月时间以来,成交明显少于常年,呈现乏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其弱势沉闷的现象为近年来所少见。在政策面逐步明朗的背景下,市场应是充满激情和期盼,但令人困惑的是市场为何越发低迷了呢?究竟这样的状况还会持续多长时间?下面笔者试做一些探讨。
造成目前市场低迷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的市场调整周期决定了目前金银币的弱势格局。2003年3月,以彩色金银纪念币为主流、持续了近三年时间的金银币行情终于见顶回落,此后市场经历了数次反弹,但总的趋势仍然是重心下移动,行情规模越来越小,行情力度越来越弱,参与群体也呈现萎缩的趋势。以龙头品种为例,《贵妃醉酒》2003年3月最高时曾经到达26000元,大盘调整后经历了数次反弹,反弹高点依次分别为24000元、18000元,最近的一次为17300元,目前价格盘桓在16000元附近。我们从龙头品种的运行轨迹可以发现,整个价格中枢呈现下移的趋势,反弹高点也逐步降低,显示出大盘整体处于弱势当中。
其次,市场存量资金不足,增量资金裹足不前,不愿意介入。市场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大幅度调整,由于参与群体信心涣散,原来市场活跃的短线资金以及不坚定的做多资金早已经撤离市场,剩下的主要是一些被高位套牢的主力资金和少量坚定看好后市的散户资金,这些资金由于长期处于套牢状态,体力消耗严重,显然无力发动行情。由于市场缺乏长久的持续的赚钱效应,金银币市场的社会关注程度较低,场外的增量资金暂时仍然没有介入的迹象。任何投资市场都是资金推动型的市场,缺乏资金的市场似乎成了无源之水,自然难起涟漪。
再次,金银币销售体制改革的政策实施仍需要一个过程。近年来,钱币市场的持续低迷以及广大集收藏爱好者要求改革金银币销售体制的呼声得到了管理层的高度重视,2004年,金币总公司管理层组织召开了数次金币工作会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于2004年12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弘扬金币文化,推动中国金币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和协调发展”座谈会,对于大家关心的完善销售体制问题,管理层当即在会上表示今后主要要进行三项具体的改进措施,其中有改造传统分销渠道,设立特许商制度;扩大直销比例,筹备建立现代贵金属纪念直销中心和调整代销合作等。但是我们应该要看到,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因此市场环境的转暖仍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另外,目前交投两旺的礼品行情分散了市场注意力。根据近年来的市场规律,一般从每年的十月中旬开始,一年一度的礼品消费行情就开始启动,沿着传统的中秋、元旦、春节、元宵几大节日为主线,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节以后才告结束。礼品行情的交易品种主要以生肖系列品种为主。其行情的特点是短线获利相对较为容易,投资周期短,操作也较为简便,因此,礼品行情对喜欢短线炒作的投资者有着较大的吸引作用。此轮礼品行情的特点是启动时间较往年来得早,交易规模也相对较大,参与人数也相对较多。因此,礼品行情的火暴吸引了市场的注意力,客观上也造成了资金的分流。
综上所述,造成目前市场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市场信心尚未复苏,资金面捉襟见肘,政策尚未落实见效等是造成目前状况的主要因素。从政策面来看,旨在保持市场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金银币销售体制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目前的盘面来看,绝大多数品种的价格已经处于近年来的低点;从时间周期来看,大盘调整时间已经接近两年,调整时间较为充分;结合以往的行情规律,每年的春节以后,市场整体呈现回暖向上的运行态势。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目前市场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币市的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临。